“居者有其屋” 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民生在线|民生问题☀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民生 > 正文
“居者有其屋” 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是一千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700万,寸土寸金,楼价之高,举世闻名。香港岛半山和尖沙咀的豪宅价格之高,铜锣湾的商铺租金之贵,也都成了经典。

内地大城市楼价飞涨,成为社会问题,民众怨声载道。有内地朋友问:“香港楼价这么高,怎么不见香港人抱怨?香港人不怕高楼价?”

确实,香港的楼价高,虽然前几年一度下跌,甚至一度造成了数十万“负资产”,然而近年楼价回升,和股价一样恢复和超过了97年的水平。而香港中下阶层的市民也确实不抱怨,因为,高楼价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买不起私人住宅,但是他们有房子住,这就是香港政府根据“居者有其屋”计划而推出的大批公屋、居屋和“夹屋”,让收入较低的市民,可以较廉宜的价格租或买这些住宅,用内地的词汇,就是类似经济适用房。

香港的经济起飞是在上一世纪的六七十年代;1967年的反英抗暴,使当时的港英当局察觉到香港的中下阶层市民的不满。港英也明白安居乐业的道理,于是经过研究,制订了“居者有其屋”政策,开始大规模兴建公屋。由于香港的土地资源大部分由政府所有,政府无偿批出公屋用地(但不是地段好、价格高的地块),由公营的房屋委员会兴建和管理,并制订了响应的政策,使收入较低的市民,按排队顺序和人口多寡,入住公屋(收租金)或购买居屋和“夹屋”,所谓夹屋是供夹心阶层,即既非低下阶层又无力购买私人住宅的阶层购买的住宅,其质量和价格稍高于居屋。

香港政府对于申请入住公屋和购买居屋、夹屋的市民,都有一套严格而公平的审查和管理制度,来自内地的移民,在居住满7年之后,如果收入较低,符合申请资格,就可以申请。虽然不公平的现象难以完全杜绝,特别是一些公屋居民后来发达了,却仍然霸着公屋,时有所闻,但是总体而言,香港的公屋制度尚称合理而有效。香港市民的大约七分之一,亦即大约百万人住在公营的房屋,他们构成了中下阶层的主体。

看官现在可以理解了,为什么香港市民不怕高楼价,因为符合条件的人,有公营的房屋可住,他们对私人房屋楼价的升或跌,也就无所谓了。香港楼价再高也不会出乱子,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政府善用土地资源,使中下阶层居者有其屋。

按:某人以300万元买一住宅单位,向银行贷款250万元, 后楼价下跌至200万元,卖出之后仍欠银行50万元,而住宅已经不属于自己,即为负资产。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