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顶着“福布斯最年轻富豪”的光环、号称身价超过十亿的周益明,前不久被四川一家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透过周益明案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一部份“富翁”,不过是比较高明的骗子而已,他们通过和权势人物的勾结,将大量的国有资产搂进了自己的腰包里。
据说,周益明早年靠倒卖汽车防雾灯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投到三九电脑掌门人李复生门下,学会了“资本运作”。 2002年8月,周益明听说四川明星电力集团准备出售一部份股份,就想上演一出“蛇呑象”的好戏,将资产十多亿元的明星电力一口吃掉。但是他当时手里只有一家资不抵债的小公司,根本不具备收购上市公司的资格。为了达到收购的目的,他一边同明星电力谈判,一边临时组建一家集团公司。他先以十万元买来一家空壳公司,用8,000万银行贷款进行反复倒帐,虚增母公司和七个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三亿元,到2002年12月,一个无中生有的明伦集团公司诞生了。
公司的壳有了,为了一切做得天衣无缝,周益明出价11万元,让深圳市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将公司资产做到十亿元以上。在拿到公司资料的第二天,这家事务所就做出了一份总资产27亿元、净资产12亿元的2002年度资产审计报告。正常情况下,做这样一份报告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更离谱的是,由于收购上市公司需要连续两年的财务审计报告,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又补充了一份2001年度的审计报告。就这样。
周益明一夜之间从“负翁”变成了“身价27亿元的富翁”。
虽然顶着“27亿元身价”的光环,但他仍然拿不出一分钱来收购明星电力的股份,他的眼睛又盯在了银行贷款上。而按证券市场管理的有关规定,银行贷款严禁用于上市公司收购,但这也难不倒周益明,因为他与银行高管“交情匪浅”。据调查,华夏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郭俊明曾接受过周益明两台高级小轿车,逢年过节还有银行卡等“过节费”可拿,周还曾许诺送他一栋别墅。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罗湖支行行长韩茂胜为了增加银行存款业绩,找周益明帮过不少忙,韩也在其中得到“政绩”和“实惠”。2003年,周益明向他们明确提出收购明星电力资金上有缺口,希望他们支援一下。但银行资金不得用于上市公司收购,为了规避监管,华夏银行广州分行、浦发行深圳罗湖支行以及广发行深圳分行都做了一个“过桥贷款”的方案:以企业流动资金的名义给周益明放贷,使他获得了3.8亿元资金,完成了“空手套白狼”式的资本运作。
周益明靠着这一系列运作,成功购得明星电力28.14%的股份,成为明星电力的第一大股东。周益明入主明星电力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财务总监换成他自己的人,并提名国有资产监管人周秀英为总经理,还许诺给周秀英500万股份。周秀英为了一已私利,对周益明大肆挪用公司资产的行为根本不过问,完全成了“聋子”和“瞎子”。周益明本来只打算捞上几亿元后,就让明星集团破产,然后抽身退出。没想到,他入主明星电力不到四个月,就一次性划走五亿元,却根本没有人过问,于是胆子越来越大。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周益明从明星电力挪用资金高达18亿,除一部分用来还银行的贷款外,其余都用于他自己的公司—深圳明伦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发后,有关部门只追回四亿多元,给国家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
在中国,象周益明这样的“资本运作”高手还有很多,著名的有张海、顾雏军、李复生等。2002年,笔者在成都一家财经杂志供职时,曾采访过时任健力宝总裁的张海。笔者以崇敬的语气问他,年仅28的他,也没有傲人的背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拥有数十亿元的身价的。张海对我的问题没有正面回答。其实撕下画皮,他的财富同周益明并无两样,也是靠“运作”来的。
为什么象周益明这类骗术并不高明的骗子,却屡屡得手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公司制度不健全,周益明只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已,但是他却能仅凭一个电话就从公司划走数亿元资金。
第二,有关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公司国有股东代表不仅没有履行监管职责,反而收受贿赂,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第三,官员贪污腐败,为犯罪分子大开绿灯。象周益明一案,如果不是银行高管违规给他贷款,周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拿出3.8亿现金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企业所在地的政府高官贪图周的巨额贿赂,周的骗术根本不难揭穿。在股权转让前,遂宁市曾派出考察组到深圳市考察明伦集团。周益明经过精心安排,带着他们到自己合作伙伴的企业参观,并称是自己的企业。这样赤裸裸的欺骗之所以成功蒙混过关,关键是考察团的重要成员,后来担任明星集团总经理的周秀英已经被收买了。另外,在正式签定收购合同前,曾有人向市政府建议,应该聘请会计事务所重新审计周益明的明伦集团,不能光凭他提供的审计报告下结论,但是这个建议被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否决了。
现在没有证据证明遂宁市的主要领导人得了周益明的好处,但是这种做法至少是严重渎职。
周益明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但是我相信,只要中国还有贪官存在,这样的事情就还会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