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也 那一夜胡锦涛护驾习*近*平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此一时彼一时也 那一夜胡锦涛护驾习*近*平
作者:
2012年,中共十八大闭幕后,胡锦涛正式将最高权力移交给习*近*平。表面上,这是一场平稳的政治交接;但在中南海的深层权力结构中,却弥漫着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各派系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尤其在军权与政权的重新分配过程中,暗流汹涌,几乎演变为一场无声的权力斗争。

2012年,中共十八大闭幕后,胡锦涛正式将最高权力移交给习*近*平。表面上,这是一场平稳的政治交接;但在中南海的深层权力结构中,却弥漫着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各派系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尤其在军权与政权的重新分配过程中,暗流汹涌,几乎演变为一场无声的权力斗争。

胡锦涛在位十年间,一直被外界视为“集体领导”的代表人物。他的权力受制于江泽民遗留下的旧势力,也依赖团派官员和技术官僚维系政治平衡。当胡决定“裸退”——不留军权、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时,外界称赞他理性克制。然而,对胡派而言,权力交接并非绝对安全。为了防范政局突变,他们暗中保留了一张底牌——拥有首都防卫任务的解放军第38集团军

【38集团:中共权斗的隐秘刀锋】

38集团军驻河北保定,距离北京仅百余公里,是中共最精锐、最具历史象征意义的部队之一。自1949年以来,它多次被中共中央用作“护卫首都”的核心力量。中共内部流传一句话:“谁能调动38集团,谁就掌握北京的命脉。”胡锦涛在任期末对该部进行人事布局,提拔多名团派背景军官,以确保在政治动荡中保有一份安全筹码。这种安排虽非为夺权,而是出于“防御性政治安全”的考虑——在中共内部,一旦权力交接出现突变,掌控军队即意味着掌控生死。

风暴的导火线出现在习*近*平上台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清洗。自2013年起,习*近*平以“反腐”之名整肃政法、石油及军队系统,直接瞄准曾权倾一时的周永康及其庞大的政法系。周永康掌控公安、国安与武警,被视为中共体制内的“第二权力中心”。随着他与薄熙来结盟的消息曝光,北京局势骤然紧张。当时习*近*平尚未完全掌控安全体系,首都的警备与情报系统仍潜伏着周系人马。

2011年胡锦涛陪同到访的缅甸总统登盛在欢迎仪式上检阅军队仪仗队。(图片来源:FREDERIC J. BROWN/AFP via Getty Images)

在这种背景下,外界传出38集团有“临时进京备战”的动向。官方称之为“防卫演练”,但多方分析认为,这是胡派的政治信号——既是防范周永康势力突袭,也是一种对新核心的“提醒”:军权并非完全属于习*近*平。这种表面维稳、实则示警的举动,成为十八大后中共权力斗争中最敏感的一幕。

2022年中共二十大会议上,胡锦涛被公然架走。(图片来源:公有领域今涛拍暗)

【习*近*平反制:军改夺权,重塑绝对控制】

对于习*近*平而言,任何未经中央军委批准的军事调动都是潜在威胁。若胡派真能调动38集团,即便名为“维稳”,也足以构成政治制衡。这种“几乎拉下习*近*平”的危机,虽未公开爆发,却深刻影响了之后的权力布局。

2014年,习*近*平展开反制:清除周永康势力网络,整肃政法系统,并以“军改”为核心彻底重组军队。他将旧有七大军区改编为五大战区,将38集团军改编为第82集团军,并直接置于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之下,彻底剥夺地方或派系的调兵权。自此,军队不再是中共高层“权力交接的保险”,而成为“最高领袖的私属武装”。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习*近*平在政治、军事与安全体系中实现了全面掌控。周永康被捕、胡派势力退场、军权集中于一人之手,意味着中共内部的“集体领导”彻底终结。

从中共党史的视角来看,这场无声的权力角力,揭示了中共政治的核心规律——军队始终是中共掌权者的立足之本。每一次权力更迭,背后都是生死攸关的斗争。胡锦涛以防变之心布局,习*近*平以反腐与军改反制,胜负早在周永康落马时便已揭晓。中共的政治交接,从未真正和平。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阿波罗网李冬琪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22/229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