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内卷”风暴正席卷全中国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华尔街日报:“内卷”风暴正席卷全中国

一个悄然蔓延的问题正困扰中国并侵蚀其经济:中国陷入了一个极为激烈的竞争循环,不仅导致企业利润受到侵蚀,还令劳动者陷入残酷的职场竞争,并推动了通缩螺旋。

这就是“内卷”,一个曾经晦涩的词语,如今却定义了许多中国人的生活,体现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的最大问题。简单来说,内卷意味着,中国在人工智能(AI)、可再生能源、机器人技术等代表着未来的产业中追寻全球主导地位之际,其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却陷入逐底竞争,这有可能演变成大范围的停滞。

价格战和供应过剩也日益成为地缘政治层面的负累。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下滑正进入第四个年头,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几乎原地不动,这是需求不足的迹象。在国内市场受到挤压的中国制造商正出口越来越多的产品,世界各国政府则抱怨廉价中国商品的涌入损害了当地产业。

随着美中贸易紧张关系重燃,川普(Trump)政府押注,中国经济的这些弱点将使北京方面在谈判中处于下风,且美国可以通过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给中国造成更大痛楚。

未来一周,在中共领导人的一次重要决策会议上,内卷将是重要议题。届时他们讨论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时,面临利害攸关的权衡取舍。在决策者们评估促内需新举措的同时,技术创新预计仍将是北京方面路线图的核心特征,然而,这项产业政策可能会加剧或加速生产过剩和价格战。

究竟什么是内卷?

你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找不到内卷这个词。通常,内卷意味着过度竞争,但它已成为一系列弊病的简称,尤其是通货紧缩和产能过剩。在人类学中,内卷被用来描述一种没有进步的改变。

这个词首次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是2020年,当时主要被中国年轻人用来描述学业和工作的煎熬。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cial Anthropology)所长项飙说,这种情况毫无意义,令人崩溃和煎熬。他说,他们想跳出去,但又找不到出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

之后,内卷开始被用来描述一些行业的类似动态,在这些行业中,供需失衡引发了激烈的价格战。

是什么导致了内卷?

在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低迷之际,中国大力推动制造业,将其作为增长引擎,向生产商、尤其是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北京方面青睐的高科技领域的生产商注入补贴和贷款。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打压了消费者信心,导致家庭捂紧钱袋子,削减支出。

当产品过多而需求不足时,企业会采取降价措施来吸引消费者和清理过剩库存。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100多家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在为生存而战。在电动汽车制造商今年早些时候进行一系列降价和促销之后,消费者能以不到8,000美元的价格购买一款比亚迪(BYD)车型。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hina Automobile Dealers Association)的一项调查,今年上半年只有30%的汽车经销商实现了盈利,近四分之三的经销商至少有一部分汽车是亏本销售的。

这在短期内或许对消费者有利,但也可能通过迫使企业进入成本削减模式,限制工资增长、暂停招聘、裁员并挤压供应链和销售链上的其他所有环节,最终损害家庭的利益。

劳动者正感受到压力。中国员工长期以来一直抱怨本国的“996”加班文化,即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六天。最近,有劳动者开玩笑说,这个工作时间表已经更新为“007”——从凌晨零点工作到午夜零点,每周工作七天。

内卷是新现象吗?

据经济学家称,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处理产能过剩问题,但当前这一轮的波及范围要广泛得多。在大约十年前的上一次主要通缩期间,供应过剩主要集中于生产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国有企业。北京方面从2015年左右开始进行供给侧政策改革,设定产量配额,指导兼并和关闭“僵尸”工厂。

这一次,诸多行业的民营企业都受到了影响,使得自上而下的应对方法面临更大挑战。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房地产市场仍萎靡不振,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正在上升。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东亚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陈波说,这是未知之境。

经济学家怎么看?

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内卷问题,将需要对经济体系进行根本性重构,让消费支出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依赖投资和制造业。在此之前,为达成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目标,即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在先进技术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内卷是所要付出的代价。

澳大利亚投行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说,内卷既是中国模式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一个缺陷。

中国国内外的顾问长期以来一直主张对经济体系进行再平衡,以便家庭支出成为经济的更大驱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在其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报告中建议中国进行这种转变,并在产业政策上有所克制。

提振消费可能涉及的措施包括:支撑房地产市场,扩大社会服务和养老金覆盖范围,调整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以侧重消费,修改税收制度以鼓励消费而非生产,发展医疗健康和旅游等领域的服务业,以及普遍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

中国正在采取什么措施?

北京方面此前曾对美国和欧洲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不以为然,但后来中国官员已开始提倡“反内卷”和打击“无序价格竞争”。

决策者面临两难境地:如果急剧削减生产,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如果行动过于缓慢,问题则可能恶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在采取一种渐进的、聚焦供给侧的方法。来自各政府部门的零散指导意见主要集中在制止低于成本的定价和遏制过度饱和行业的产能,具体举措包括收紧监管和不鼓励新的生产投资等。迄今为止的努力集中于几个内卷现象特别突出的行业,如钢铁、煤炭、电池、电动汽车和外卖。

示意图图片来源: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华尔街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22/229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