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四中全会,试图为今后五年的中国经济“指明方向”,但专家指出市场并不听从“党”的指挥,中共经济崩塌,已无力回春。
北京无力解决通缩危机
《商报》的一篇评论文章称,尽管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经济的提振措施,但不断增长的通缩压力,彰显了北京面对经济困境的无力感。
文章说,“目前局势并无任何缓解迹象。通货紧缩的趋势仍在月复一月地继续恶化,并已经成为损害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毒剂。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原因错综复杂,包括工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危机以及消费热情的疲软。凡此种种,都将是本周中共四中全会的议题。”
中共央行此前已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期望通过降息刺激投资和消费。与此同时,政府还在大力鼓励出口,希望通过国际市场来弥补内需的严重不足。但房地产危机的持续延烧以及对就业和经济前景的担忧,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宁愿把钱存起来,也不愿意消费。
文章表示,即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由国家主导的经济体中,市场的力量仍比政治口号强大得多。
此外,动荡的国际局势以及日益加剧的中美贸易争端也在重创中国的出口业,而新的关税和不确定性则进一步压缩了改革空间。
美国总统川普宣布从11月开始,对华关税将增加100%,如果中美未能达成一项公平的贸易协议,很可能导致中美贸易脱钩。
10月20日,川普在白宫对记者说:“如果他们不跟我们做生意,我认为中国麻烦就大了。”
《商报》文章表示,通货紧缩正在夺走企业的利润,投资的意愿也变得越来越低,而政府却缺乏实施新政的决心,例如大幅提高中等工薪阶层的收入或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文章指出,北京的无力感已经相当明显,所有的提振措施毫无成效可言,“商品供大于求,消费热情低迷以及储蓄意愿高涨,这类结构性的深层困境,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
中共官方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六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反映中国各行业仍处于萎缩状态。
资深媒体人唐浩在《世界十字路口》节目中表示,“中共经济崩塌,无力回春。”“中国从去年开始就陷入严峻的通货紧缩,中国各行各业都陷入萧条,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通通瘫痪,失业也越来越严重。”
他表示,就连中共党媒新华网也不得不暗示,2024年疫情已过,中国经济非但没好转,反而断崖式下跌,即所谓“市场预期走弱,海内外忧虑情绪有所蔓延”。
专家:中国经济有两大致命问题
《华尔街日报》社论版编辑约瑟夫‧斯特恩伯格(Joseph Sternberg)近日表示,他观察到中国经济存在两大致命问题。
第一个是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夏季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支柱,但现在这根支柱不是说导致“增长放缓”,而是直接在连续下降。
中国经济的另一个致命性警示信号是出口,世界各国都担心国内产业受中国出口产品的冲击,尤其是在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美国对中国祭出高关税之后,中国在全球剩下的“其它市场”,就只有中国国内了。
斯特恩伯格表示,中国经济困境的真正根源是政策无法刺激国内消费和创业型、高生产率的私人投资。“由于出口选项目前已不可行,而且改革前景也看不到改善,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北京的)坏消息会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