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习*近*平的稀土管制是一场宣传战而非持久战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政党 > 正文
王丹:习*近*平的稀土管制是一场宣传战而非持久战
作者:
当一个领导人必须不断透过对外挑衅来维系内部稳定,这本身就说明了体制的脆弱。习*近*平的稀土政策或许能暂时激起民族情绪,但无法扭转经济颓势,也无法重建信任。对外的“硬”掩不住对内的“虚”,对美的强势掩不住权力的不稳。最终,这场以“经济核战”为名的行动,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习*近*平政权深层的焦虑与不安

作者:王丹/流亡海外中国民运人士、〈对话中国〉智库所长

2025-10-14

中国政府近日宣布实施史上最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要求凡是外国企业使用中国稀土材料超过产品价值0.1%,就必须获得官方许可。这项新规几乎等于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开启一场“经济核战”,被多家媒体形容为北京川普政府最新科技封锁的正面反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就在几周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还在联合国大会上以“夫妻关系”比喻中美关系,意在表明中美虽有矛盾,仍应共处,这在外交语言中属于极少见的温和姿态。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方向美方释出善意,试图让两国关系降温,为经济发展争取喘息空间。但稀土管制的突然推出,立即推翻了这一柔软姿态。这样的转变极为突然,而且发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相当罕见的。“事出反常必有妖”,显然,有一些事情再发生,从而打乱了原来的节奏。是什么事情呢?

我们要注意到:这样的转变恰好发生在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时机耐人寻味。四中全会是中共每个任期中最具制度意义的会议之一,往往被用来巩固权威、调整人事与重塑路线。对习*近*平而言,这次会议不只是政策讨论,更是一次“权力测试”。近年中国内外局势多重不稳,习*近*平若要维持“核心”地位,就必须在政治上展现控制力。稀土管制因此成为一种权力展示——既向外界宣示“中国仍握有产业链的命脉”,又向党内暗示“中央仍由我主导”。

同时也要看到:这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习*近*平一贯的政治节奏。过去几个月,他反复强调“斗争精神”、重提“国家安全”与“科技自主”,同时展开多项反腐与整肃行动。这些动作不仅针对贪腐,更在于清理潜在异议与巩固军权。如今在四中全会召开前,推出一项牵动全球供应链的强硬政策,目的明显:要以“对外强硬”来换取“内部服从”。这是一场政治动员,而非单纯的经济报复。

然而,强硬的姿态越明显,反而越暴露习*近*平内心的不安。若其权力稳固,若党内一致支持,他无须冒如此高的经济风险去挑战美国。这场“反制”行动,实际上是政治焦虑的外化。中国经济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困境,经济问题已威胁到政权的合法性。习*近*平过去依赖的“经济成就正当性”正在瓦解,他必须寻找新的政治支撑点。民族主义与反美情绪因此被重新启动,成为他维系统治的替代能源。此外,党内的不稳也在持续发酵。秦刚李尚福的接连去职、军委内部的整肃,以及外交系统的动荡,都揭示出体制内的不信任与潜在对立。这些事件削弱了“核心”的权威,使习*近*平不得不藉外部危机重新凝聚人心。对美强硬、强调斗争,是他维系权力结构的心理防线。一旦全党被导向“外部威胁”的叙事,内部的分歧就会被暂时掩盖。

但与毛、邓不同的是,习*近*平的强硬缺乏实质底气。中国经济已高度依赖全球市场与科技合作,稀土虽是战略资源,却难以成为真正的“武器”。美国与盟友早已着手寻找替代供应链,一旦北京长期施压,反而会加速自身边缘化。更何况,从长远来说,中国与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形成僵局,影响的是对华投资的信心,对中共的经济前景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从这个角度看,这次稀土管制更像是一场政治宣传战,而非持久战。它的主要受众不是美国,而是中共内部与中国舆论场。

当一个领导人必须不断透过对外挑衅来维系内部稳定,这本身就说明了体制的脆弱。习*近*平的稀土政策或许能暂时激起民族情绪,但无法扭转经济颓势,也无法重建信任。对外的“硬”掩不住对内的“虚”,对美的强势掩不住权力的不稳。最终,这场以“经济核战”为名的行动,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习*近*平政权深层的焦虑与不安。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镜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15/229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