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21年抵不过残酷现实!103岁杨振宁已年老,49岁翁帆花样年华。
一个贪财,一个好色。
短短八个字,就概括了杨振宁和翁帆这长达21年的婚姻。
不过,抛开年龄来说,他们又何尝不是一对携手相伴的普通夫妻?
01
这21年间,外界对俩人的揣测可是从未断过。
毕竟对于一个82岁的老头,还有妻子的情况下,却偏偏对年仅28岁的女孩动了心。
任谁看见这样一幕,脑海中定会出现一个词,那就是“荒唐”。
可话说回来,如果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没有离世,那么陪在其身边的人就不会是翁帆了。
这样的结果,对他而言是好是坏呢?
那时22岁的杨振宁刚从西南联大毕业,正在等赴美深造的机会。
而17岁的杜致礼是他班上的学生,这位“米脂婆姨”出身的少女,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长女,亭亭玉立的身影在校园里格外惹眼。
同样的,杨振宁的才华和能力也让杜致礼对其心生敬仰。
奈何,俩人碍于师生的身份以及即将到来的离别,还是没能说出这份藏在心底的爱意。
直到杜致礼后来考入辅仁大学中文系,之后又独自赴美攻读英国文学。
却因父亲杜聿明兵败被俘、资金中断,只能转到了免费学院上学。
但谁也未曾料到,在这里,俩人重逢了。
或是命运或是“早有预谋”,让他们在异国他乡相遇了,这次,他们在一起了。
后来,在1950年,28岁的杨振宁与21岁的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结婚了。
据了解,这场婚礼简单得近乎朴素。
杜致礼穿了件借来的旗袍,杨振宁的西装还是朋友送的,双方父母都不在场,由清华校长梅贻琦代表女方家长,把她的手交到他手里。
尤其是楼下大厅的酒会上,七八十位宾客多是学术圈的同事,没有贵重礼物,只有满桌的汽水和蛋糕。
尽管这段婚姻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五十三年的岁月里沉淀出了最坚实的模样。
不过这段婚姻期间还经历了一点小波折。
从外界口中得知,杨振宁给父母写信的时候,家人因杜致礼弟弟们早年在昆明骑马上学的“招摇”,对她的出身有些担忧。
但他没有丝毫动摇,在信里反复强调杜致礼有多么的好。
同样的,杜致礼也用行动回应了这份信任。
婚后她在纽约州立大学教中文,把工资大部分贴补家用,还把小公寓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仅如此,她也深知丈夫的事业有多重要,于是她主动退守家庭,将“相夫教子”过成了一种修行。
期间,儿子打球撞伤脾脏急需手术时,她也独自扛起了所有重担。
独自签手术同意书,守在病房彻夜未眠,事后给丈夫也只是说了一句“一切都好”。
可以说,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背后,处处是妻子的支撑,没有杜致礼就不会有如今的他。
遗憾的是,2003年,杜致礼还是离世了,具体原因无人知晓。
而她离世后,杨振宁的生活陷入了沉寂,直到一封慰问信的出现,才重新点亮了他的世界。
02
原来,写信人是翁帆。
当时,19岁的翁帆还是英语系新生,攥着皱巴巴的流程手册紧张地负责接待。
台阶上的一次搀扶、杜致礼递来的热奶茶,让俩人有了交集。
那时的翁帆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场始于尊重的交集,会在九年后生长出更深的联结。
大学毕业后,她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经历了一段短暂而平淡的婚姻。
不过,这段鲜少被提及的过往,后来也被她轻描淡写地归为“年轻时候的试错”。
而结束这段关系后,她选择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重启学业之路。
直到2003年杜致礼病逝,翁帆犹豫三天写下的慰问信,才重新牵起了她和杨振宁的联系。
信中那句“奶茶很暖”的回忆,意外叩开了杨振宁晚年的孤单心绪。
自那之后,俩人频繁的用书信来往,渐渐地,他们的关系也从知己慢慢变了样。
不久后,82岁的杨振宁对28岁的翁帆,认真的提出了相伴余生的请求。
次年12月24日,两人在汕头登记结婚了。
可要知道,俩人之间相差了54岁,这样的年龄差肯定会引发很多舆论。
一时间,翁帆“贪慕虚荣”,杨振宁“老牛吃嫩草”。
就在所有人对其都不看好的时候,翁帆的父亲翁云光却站了出来。
一句“小帆照顾杨教授晚年,是美德也是光荣”。
而杨振宁那句“翁帆是上帝给我的最后礼物”,成了对质疑最有力的回应。
03
婚后,俩人的生活并没有被年龄所束缚住,尽管外界依旧有很多声音,可他们的感情却从未变过。
更何况,杨振宁和翁帆是双向奔赴。
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于是便主动提议要翁帆冷冻9颗卵子。
甚至坦诚“将来我走后,你可以再找伴侣,别耽误做母亲的权利”。
为了钱也好,为了名利也罢,只能说每天同床共枕的身边人,又怎会看不出双方到底藏的什么心思?
二十余年的相守,让舆论从最初的尖锐质疑,逐渐转为沉默的理解,甚至是祝福。
去年杨振宁102岁生日的时候,翁帆还扶着他走出酒店,顺手帮他整理衣领的画面被拍下。
看到这一幕,不少人感慨道,能坚持这么多年的照顾,不是爱也说不过去。
如今的翁帆已年过半百,鬓角也有了细微的白发,但眼神依旧清澈。
她在访谈中说,杨振宁给了她“一个纯净的世界”,他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她,“是他创造了现在的我”。
很显然,如今的她不会再在意外界的评价,更珍惜当下的陪伴。
当被问及如果杨振宁离世会怎么办,翁帆也从最初的无法接受到慢慢释然。
百年人生里的两次深情,终究证明,最好的爱情,都是为了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