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仔细琢磨,这些话确实有其深意。若一个人心生傲慢,便会忽视自身的不足;若纵欲过度,便无法体会到知足的幸福;若过于满足于现状,进取的动力便会消退;若追求极致的欢乐,最终必然陷入痛苦的深渊。
人生中的感受,如同往杯子里倒水,若水少了便显得不足,若水多了又会溢出,只有恰到好处才能让人满足。换句话说,幸福感的本质,往往来自于内心的知足,而不是过多的欲望。人活一世,正是因为知道不足而努力向前,能懂得知足才得以常乐,而若不知足,则会疲惫不堪。
学会知足,或许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也是通向快乐的必经之路。
知足者,焦虑少
现实中,焦虑往往来源于得不到或觉得不够。很多时候,想法赶不上行动,欲望无法满足,才让人焦虑不断,陷入无尽的烦忧。而那些知足的人,内心宁静,懂得珍惜,得不到便不再强求,随遇而安,心境平和,无忧无虑。
其实,我们的人生中并没有那么多无法逾越的障碍,问题往往出在自己心里的执念。正如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那么人世间的事物更不可能完美无缺。”人生本就不完美,偶尔的幸运才是常态。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你想要的越多,就需要放弃的也越多。如果既不愿放弃,又想要拥有一切,那么内心便必定充满矛盾和焦虑。
《省心录》一书中提到:“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对于那些知足的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能珍惜眼前的生活,平淡中常有喜悦;而那些不知足的人,即便生活无忧,衣食丰盈,依然会心生贪念,活在焦虑之中。余生有限,别让焦虑占据你的生活。学会知足,便能腾出空间,感受到简单的幸福。
知足者,懂感恩
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你会发现,那些知足的人往往都是心怀感恩的人。因为感恩,他们的生活更加顺遂,也因此常常觉得幸福。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说:“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能量。”生活的好坏,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态,努力占20%,而其余的80%则来自于我们对外界的态度和感受。
作家史铁生在21岁时因病瘫痪,整个人生都与轮椅为伴。起初他并不愿接受这一现实,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消沉后,他选择了感恩生活赋予他的挑战。正是这种心态的转变,让他开始写作,并在写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收获了爱与希望。
李嘉诚曾说:“人生一定要懂得知足,知足才能感恩,而感恩的人,走到哪里都能收获幸福。”的确,内心不知足的人,犹如一个无底洞,不断地接受他人的好,却从未感恩过生活中的点滴。抱怨只会加重内心的痛苦,唯有感恩,才能将忧虑转化为平静与安宁。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收获长久的快乐。
知足者,心常乐
周国平曾说:“人生原本是有缺憾的,一味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事实上,人生就像一轮弯月,看似缺口的地方,正是圆满的另一面。许多时候,生活中的幸福就在身边,细细感受,便能发现那份美好。
例如,当你一天辛劳归家,看到爱你的妻儿在等候,送上一顿热饭,心中便充满了温暖;年过半百,尽管子女忙碌,但身边仍有伴侣相随,懂你、陪伴你,携手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知足,并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在生活中尝到甘甜后,依然保持持续的快乐。虽然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心态,让生活更加顺畅。
因此,希望我们都能少些焦虑,更多感恩,学会知足,才能让心常乐,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