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科已开始排队合胞病毒频发”上了热搜。近日,不少民众发文表示,孩子中招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孩子因此住进ICU,有家长甚至签了“病危通知书”。加剧了市民对这种病毒的恐慌。(网页截图)
十一假期期间,上海的儿童医院被挤爆。“上海儿科已开始排队合胞病毒频发”上了热搜。近日,不少民众发文表示,孩子中招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孩子因此住进ICU,有家长甚至签了“病危通知书”。加剧了市民对这种病毒的恐慌。
医院实况候诊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十一期间,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急诊、儿内科和呼吸科均已出现候诊排队现象。社交媒体上,有关RSV的帖子阅读量大涨、“经验贴”满天飞,有的还配图配视频。有网友表示,“家里娃生病,一家人都感染。”
据新闻坊最新报导,这几天上海儿科就诊人数还在增加。
红星新闻10月9日报导,从上海市儿童医院获悉这两天因发热、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前来急诊就医的儿童比9月底高出了30%左右,而在这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仍处于阳性率首位。
10月8日上午10点,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急诊、儿内科、呼吸科均已出现候诊排队。一眼望去,大多是依偎在家长怀中的低龄儿童。
RSV成为头号病原体
在治疗室里,手上带着输液留置针做雾化的孩子不少。大多都是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5岁以下儿童。
一位家长表示,她的孩子感染合胞病毒后,“咳嗽要咳一整夜”。另一位家长则担忧地表示,孩子感染合胞病毒后开始发热,最终发展成肺炎,正在接受挂水治疗。更令人忧心的是,合胞病毒具有家庭聚集性。
医生介绍,10月7日接诊到一例5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小患者,一问发现家中外婆、妈妈等也都有感染症状。
疫情的严重性还体现在重症病例上。不少网友反映孩子感染后住进ICU,甚至有家长签了病危通知书。
凌晨三点的上海市儿童医院输液区,折叠椅拼成的临时床位延伸到走廊尽头,咳嗽声此起彼伏。
疾控中心最新周报显示,上海RSV检测阳性率已达34.7%,较上月同期增长近三倍。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检验窗口,咽拭子样本从早八点就开始堆积,检验科医师李雯发现了个特殊现象:往年多是1岁以下婴儿感染,今年3~6岁患儿占比明显增高。更让她忧心的是,约15%的患儿合并感染支原体或流感病毒,小患者肺部CT呈现出的“云雾状影”。
普陀区中心医院的“第二输液区”,是由108张编号折叠椅组成的。90后妈妈小林带着iPad和退热贴组成的“陪诊套装”已坚守9小时。
专家提醒,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
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黄玉娟称,总的病原的阳性率里面,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是首位的。发现有家庭聚集的,比如说有二胎,相应家庭内传播也比较多,所以现在的急诊量比前期增加了一倍。
中国RSV的典型流行季为每年10月、11月到第二年的4月,但今年7月份起,部分儿童专科医院病房开始陆续接收小年龄的RSV感染、喘息患儿。
媒体此前报导,9月份刚刚开学没多久,上海的RSV阳性确诊人数就不断上升。而RSV专门“偷袭”低龄儿童,且该病毒已提前来袭。
两个月大的娃感染险象环生
博主“语言琥珀”表示,医院的拥堵程度堪比“回乡潮”买票。毫不夸张地说,上海各医院的急诊大厅里都能拍出《流浪地球》避难所的既视感。家长们怀里抱的是孩子,心里惦记的是账单,手里拎着的是尿不湿和小饭盒。现在家有娃的都能被咳嗽喷嚏、发烧流涕、高烧难退、肺炎随时压顶。RSV转肺炎,ICU直接插队没商量。
“表妹家两个月大的娃,前几天才踉踉跄跄从医院回家,婆婆说一看娃喘得像小马达赶紧往医院送——差点没挺住。更可怕的是,ICU住着的有四成都是RSV患儿,有家长说“一天光呼吸机几千块,肉疼到爆。”
“语言琥珀”说,更扎心的,去年中招的孩子,今年还能再来一遍。宝妈们一口气也喘不顺溜。令很多家长恐慌。已经有不少月子中心直接“封闭管理”,双胞胎家庭不敢出门。
有小区宝妈说,从姥姥到小孙子,RSV排队感染。社区不少家长抱怨,想早点预约号,结果发现夜里两点还抢不过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