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经验丰富的精品店柜姐能从顾客的购物举动中判断其财力,快速分辨哪些人是真正具消费潜力的顾客。专家指出,这种判断能力确实存在。奢侈品行业已将员工训练成“行为心理学家”,他们能从顾客的微妙动作与反应中,在几秒内识别出潜在买家与一般访客。
据《越南快讯》9月25日报道,奢侈品柜姐通常透过6个行为“心法”判断顾客的消费能力:
看价格:有钱人通常先看商品的做工、质感,再看价格;相反,先看价钱的人,往往是以预算为主要考量。
频繁拍照上传:顾客若一边购物一边拍照发社交媒体,这在销售员眼中是“只想记录体验”,而非真正购物。
拿精品的方式:没经验的顾客会小心翼翼地拿昂贵商品,怕弄脏或摔坏;而真正的有钱人则自然、随意地对待奢侈品,显得从容自在。
是否主动解释行为:当柜姐靠近时,如果顾客急着说“我只是看看”,通常代表缺乏自信。真正的富人往往自若地逛,不急于表态,也不觉得需要解释。
是否被促销区吸引:若顾客下意识走向促销区,流连忘返,可能代表在预算范围内寻找选择;而有消费力的顾客则关注商品本身的吸引力,而非折扣。
肢体语言:缺乏信心的顾客会收紧肩膀、减少动作、尽量不引人注意;相对地,自信顾客姿态放松,行动自然,像是“理所当然地属于这个空间”。
尽管这些“识人心法”存在一定道理,心理学家也提醒,逛街随意看看是完全正常的行为,任何人都不应被轻易评断。最重要的是,意识到我们并不需要用物质去定义自己,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越媒指出,许多精品店柜姐透过客人的行为就可立刻识别潜在买家。示意图。(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