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上海一家泡泡玛特店内展出的LABUBU玩偶。(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曾被炒到上万元一个的玩偶LABUBU的泡沫又一次破裂了,泡泡玛特的全线产品价格近日再次大崩盘。打造LABUBU系列产品的泡泡玛特的股价,与8月份的历史高点相比跌幅近19%,网民哀叹“又被收割了一茬!”
中国潮玩具头“泡泡玛特”炒作起来的玩偶Labubu的泡沫极度膨胀后,近日再次破灭。泡泡玛特的股价在8月26日创下339.8港元的历史高点后,便开始持续下跌。至9月12日,其股价已跌破280港元大关,报收于276.8港元/股,17天内跌幅接近19%,市值蒸发约1500亿港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9月12日泡泡玛特的主力资金净流出6654.13万港元,超大单资金净流出1925.3万港元,大单资金净流出4728.83万港元;与此同时,中单资金净流入1.72亿港元,小单资金净流入4.88亿港元。
综合港陆媒体报导,目前泡泡玛特的大天使、大国王在家等大娃、中娃,在二手市场上价格已跌回接近原价;曾经的“大爆款”前方高能搪胶挂件盲盒已跌破原价;曾被炒至过万元的明星产品Labubu隐藏款,如今最高840元就能包拆出;LABUBU怪味便利店搪胶吊卡的价格,更是从高峰时期的逾4000元跌至目前的400元……前不久还大量抢购的“黄牛”,现在一片哀号,大幅降价求售也无人接盘。
专业黄牛余小姐告诉陆媒:“我从事潮玩转手已经两年了,LABUBU一直是‘硬通货’。但这次市场反应完全出乎意料,估计要亏好几千。”她直言,现在不是收不收货的问题,是根本没人接盘。
公众号“新品略财经”12日发文感叹:“(Labubu)如此大的跌幅,已经不是过山车了,简直就是跌到了地板价。”
文章表示,泡泡玛特IP之所以会爆火,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市场多方给炒作起来的,特别是很多黄牛和二道贩子的蜂拥炒作。前几个月,泡泡玛特LABUBU爆火时,很多黄牛赚得盆满钵满,而现在最受伤的就是那些还未能及时出货的黄牛。
文中直言,自2020年上市以来,泡泡玛特的股价已经经历了多次暴涨暴跌。其产品价格也多次经历了从巅峰到谷底。从今年5月至今,泡泡玛特产品在二手平台的价格一直都呈现出“过山车”的状态,价格的“崩盘”早已注定,“只是反复上演而已”。泡泡玛特的这种特性,在本质上与其经营的盲盒、潮玩和IP生意的属性密切相关。
文章分析称,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就像一个洋葱圈,最外面看得见的是盲盒、潮玩及IP生意,再往里一层就是刺激性消费,最里层则是年轻人的心理消费及情感消费生意。因此,价格暴涨暴跌的场景在未来还会持续上演。
事实上,今年6月中旬LABUBU的价格已经暴跌过一次。泡泡玛特港股股价在6月12日最高触及283.4港元/股,但此后就开始下跌,到6月19日跌至谷底,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其市值蒸发了467亿港元。
对此,《内蒙古晨报》曾发文评论道,“LABUBU的热潮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物质丰裕与精神焦虑之间的挣扎。当盲盒从玩具异化为投机工具,其本质已背离了潮玩文化的初衷。”
在LABUBU的价格最新一轮暴跌后,中国网友纷纷在媒体的相关报导下留言热议:“泡泡玛特完全炒作出来的”;“击鼓传花”;“又收割了一茬”;“这就是一阵风,过了一文不值”……
(网页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