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华盛顿派出贸易特使,传递明确信息:我们愿意谈判,但还没准备好达成协议。
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甚微之际,中方正采取一种新立场:保持对话,但基本不让步。
这一立场从李成钢最近对华盛顿的访问中可见一斑。李成钢是中国副总理何立峰所领导的贸易谈判团队中的关键成员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李成钢此行并非应美国政府的邀请。他并未同直接参与对华高级别谈判的美国政府官员会面,例如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而是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副级官员会面,在会谈中主要是在重申了中方的长期立场。
此行意味着中共党魁习*近*平发出了一项新指令:在几乎不让步的情况下寻求与川普政府接触,中方正试图以这种方式在大国竞争加剧之际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结果是一种微妙的缓和——但这种局面不太可能很快促成一项贸易协议。
就在过去几周,习*近*平为来自俄罗斯、印度、朝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铺开了红地毯,宣扬中国是一个新多边世界秩序的领导者,这与美国总统川普的“美国优先”(America-first)外交政策形成对比。
上述知情人士称,在8月底于华盛顿举行的会谈中,李成钢重申了中方的要求,即美国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并放宽对美国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但反过来,他几乎没有提出什么实质性回报。
一位了解李成钢访问情况的知情人士说:“会谈没什么成效。”
在李成钢此行之前不久,中国驻美国大使发表了批评华盛顿的言论。8月22日,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美国一个大豆产业活动上发表讲话时说,美国的保护主义“使中美农业合作阴云笼罩”。
上个月,美中双方将暂停加征更高关税的期限延长至11月初。这一休战是在双方同意取消针锋相对的关税、并放宽对关键商品的出口限制后达成的;这些关键商品包括对许多工业产品至关重要的中国稀土磁铁,以及美国的某些技术产品。
现在,双方在美国要求中国打击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化学品流动问题上陷入僵局。据上述知情人士称,在美国政府取消为惩罚中国在芬太尼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20%关税之前,中方不会采取行动。
此外,川普要求中国大幅增加美国大豆采购量的呼声迄今没有得到回应。美国官员称,在过去18个月里,中国一直在蓄意削减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具体做法包括吊销肉类加工设施的许可证、从其他国家采购谷物以及在美国丰收季到来前建立库存。眼下距离收获季仅剩数周,美国农民担心中国就算会采购他们的大豆,采购量也微乎其微。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在一份声明中说:“本届政府继续利用美国经济的力量,即世界上最好、最大的消费市场,向我们的贸易伙伴施压,为美国产业和工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共商务部表示,李成钢呼吁双方继续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通过平等对话协商管控分歧、拓展合作。接近中国官员的人士称,李成钢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美方的全部要求。
中方主动接触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在国内房地产市场崩溃和消费疲软的背景下,中方谈判代表的目标是防止川普政府提高对华关税和收紧对华出口管制,这些措施若实施,可能加剧中国的经济压力。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此前报道,习*近*平希望避免达成一项像2020年初中方与第一届川普政府所签协议那样的单边协议。2020年的协议要求中国大幅增加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采购,而对美国给予中国的回报则几乎没有做出规定。
尽管川普政府也缓和了与中方的紧张关系,但同时也在寻求与其他国家达成引发中方担忧的贸易协议。具体而言,中方对旨在打击转运的条款感到不安;转运是指中国公司利用越南等国来规避美国关税的做法。而这种有针对性的压力又为中方谈判代表与美方进行接触提供了另一个动因。
贝森特在上月接受福克斯新闻(Fox News)采访时表示,他对与中国关系的现状“非常满意”。他说:“我认为目前的现状运行地相当不错。”他指的是目前对中国的关税水平。
贝森特的言论暗示双方关系将持续缓和,这可能为川普与习*近*平举行峰会创造机会。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已表示,两国领导人可能会举行一次会晤,但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双方都认为他们还有一些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在谈及一项潜在的贸易协议时说。“双方都认为,今年举行峰会既有必要,也有很大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