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中共炫耀武器 专家质疑“实战力”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阅兵式中共炫耀武器 专家质疑“实战力”
北京日前举行大规模阅兵式,展示数十种新式武器与平台,从洲际导弹、反导系统,到无人载具与电子战装备,几乎涵盖战略、战术与战斗各层级。但军事专家普遍质疑:这些武器究竟是“能打”还仅是“能看”?实战力究竟如何?

2025年9月3日,北京阅兵式前,中共安保人员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站岗。

北京日前举行大规模阅兵式,展示数十种新式武器与平台,从洲际导弹、反导系统,到无人载具与电子战装备,几乎涵盖战略、战术与战斗各层级。但军事专家普遍质疑:这些武器究竟是“能打”还仅是“能看”?实战力究竟如何?

红旗-29中段反导:概念抢眼成熟度存疑

9月3日,中共举行阅兵式。据观察,红旗系列(HQ-9、HQ-16、HQ-11、HQ-19)集体登场,其中最受注目的为红旗-29中段防空系统。

《军事情报局》播主周子定日前在节目中表示,对比美军能执行中段拦截飞弹标准三型(SM-3),其单价逾千万美元、射程约1200公里,长约6.5米、直径0.34米,可置于舰上垂直发射系统发射(VLS)。

而红旗-29体型非常巨大,断难走VLS路线,是由6轴12轮大型运载车承载,一车两枚,目测长度超过10米;具体技术参数尚未公开。

他说,从作战逻辑看,中段拦截在大气层外对多弹头分导的洲际导弹实施拦截,一次成功等同拦下一枚携多弹头的导弹,成本效益高。

美方将中段拦截部署于阿拉斯加,以覆盖自俄罗斯与中国方向来袭的弹道;若中段拦截失手,再由末端系统(如爱国者、萨德)补位,构成多层防护。

周子定认为,红旗-29的问题在于缺乏可核验的试射或拦截成绩,宣示意义目前大于可确证的战备价值。

东风与长剑序列丰富但“新代号≠可作战”

在东风系列方面,周子定说,DF-21、DF-26以对地打击为主,其中DF-26D据称有反舰功能。DF-31BJ为新代号,DF-61洲际核子弹道飞弹首次公开,体型很大,射程达2.5万公里,性能未明。

2015年9月3日,中共的东风-16导弹在北京阅兵式上亮相。(视频截图)

但是,2020年8月间,曾有自西北甘肃向南海发射四枚导弹,其中两枚落至广西的说法。

周子定说,DF-5C射程约1.2–1.5万公里,可多弹头分导(MIRV),指向美国全境的战略投射。长剑(CJ)为远程巡航导弹,如C歼20、CJ-1000,外观看起来比美军“战斧”更大。

然而,这些武器并未公开试射记录。台湾“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直言:“新代号与首次亮相并不等于已形成稳定的实战能力。”

“惊雷”空射导弹受限于老旧轰-6

周子定介绍,中文名“惊雷”JL-1,是一款空射弹道导弹,由轰-6轰炸机携带与发射。其工作原理与俄罗斯的“匕首”一致,本质上是把弹道导弹放到飞机上发射,没有太多技术创新点。外形采双锥体弹头设计,与一般弹道导弹差异不大。

由于轰-6源自苏制图-16改进型,基础性能与载重有限,“惊雷”的重量与射程受限。周子定表示,从图片判断其为一级火箭发动机,射程估计不超过约1500公里。

周子定评论,“惊雷”据称配合陆上“东风”、海上核潜艇发射的“巨浪”,形成较完整的空、陆、海“三位一体核打击”架构,但更多属名义上的补位,而非质变。

鹰击反舰导弹“数量取胜”性能仍是黑箱

此外,阅兵同时亮相鹰击15、17、19、20、21等新型反舰导弹。鹰击系列定位为打船(对海上目标、含美国海军),既可地面发射,也可能舰载发射;不同型号采用滑翔体、火箭助推器或冲压发动机;鹰击-21则宣称采用双锥体设计,被归类为高超音速导弹。

9月3日,中共在阅兵活动上展示鹰击-19反舰飞弹。(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周子定认为,外观样式多,但公开资讯未见末段导引技术、抗干扰能力、海空联合实兵科目、复杂电磁环境验证等可核对数据。

军事家认为,样式多不等于能力强,战场表现仍待证明。

电子战与无人化外形先进却缺乏演训

周子定表示,近年阅兵中,电子对抗、情报与雷达车的比例提升,涵盖远程预警、追踪与低空补盲。

而在无人化装备方面,出现无人车(搭载传感器、反坦克武器或烟雾器)、机器狗加四旋翼的组合、无人船(X型尾舵)与无人潜航器(十字型尾舵),以及外观酷似美国B-2的飞翼式无人机“攻击-11”。

他说,“攻击-11”据称早在2009年启动项目,如今仅展示一架,至今未量产,仍停留在实验与宣传阶段。另一型飞鸿-57无人机则被指外形抄袭美国XQ-58A“女武神”。

中共军事圈有所谓“摸着美帝过河”一说,点出其对标路线。

然而,军事家表示,对标不等于对等,体系作战的关键在于跨军种资料融合与指挥管制能否把“预警—指示—打击”闭环化,这正是最缺乏可核对细节的一环。

空军缺亮点仅有翻版预警机

空中平台方面,预警机空警-3000(以运-20为基)与空警-600同场亮相;运-20强化空运与空降能力,并可衍生多用途配置;歼-16与轰-6K亦有出现。

《马克时空》频道播主马克则向..;表示:这些早已曝光,这次只是正式亮相,而外界关注的“轰-20”并未出现。

马克说道,“空警-600”完全仿效美军E-2“鹰眼”预警机,但至今仅在陆地试飞,尚未完成航母起降测试,实用性存疑。其它型号如外界关注的“轰-20”并未出现,

预警平台的价值在于能否稳定提供可用目标指示并与火力链闭环。周子定表示,目前中共公开资讯对相关演训与数据仍有限,需持保留态度。

他说,LY-1激光武器展示于长车身平台,反映其能量需求大,车内应有发电装置、电池或飞轮等;据称亦可舰载,令该武器话题性足,可信度则有待验证。

对比之下,美军已在伯克级驱逐舰与陆军史崔克平台装设激光,相关领域走在前列。

中共阅兵华而不实可信度不足

台湾国防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向大..;分析,他将中共此次阅兵展示归纳为三个层次:

1.战略武器:包括射程可达一万五千公里的新型东风61洲际飞弹,能搭载多个分导弹头;巨浪三潜射弹道飞弹,使094战略核潜舰能从更远距离攻击,提高存活率;以及红旗29高空防御飞弹,号称能拦截卫星和弹道飞弹,被称为“中国版萨德”。

2.战术武器:重点在鹰击系列反舰飞弹,包括鹰击15、17、19、20等,具备超音速与高音速能力,强化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意图封控第一岛链。

3.战斗层面:展示了空中无人机、地面无人战斗车与“战狼”等装备,还有空警600舰载预警机、歼35战机与激光防空武器,凸显其兵力投射与新型战斗能力。

整体而言,中共阅兵展示了涵盖战略到战术的全方位武备,试图塑造“全面现代化军队”的形象。然而,据军事专家马克表示,中共在军事发展上主要是“模仿”,认为苏俄体系落后,转而以有实战经验的美军为模板,希望藉抄袭达到“弯道超车”。

红旗-29缺乏试射记录、惊激光程受限、鹰击性能未明、攻击-11停留在展示阶段,都凸显“宣传先于实证”的问题。

正如揭仲所言:“新代号与展示不代表实战可信度,真正的关键还在于体系化演练与透明数据。”阅兵虽排场盛大,但实战力仍是最受外界质疑的环节。

自1979年以来,中共军队未曾经历过一场全面战争。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德鲁‧汤普森(Drew Thompson)对《华尔街日报》分析,“从此次阅兵中我们无法看出的关键问题包括:这些武器系统能否有效整合与操作;士兵是否受过充分训练来操作这些武器。”

他还质疑,“士兵是否由有能力的军官领导;而指挥体系又是否赋予军官足够自主权,使其能够带领士兵应对现代战争的混乱性与复杂性。”

至于中共为何高调炫耀这些尚无法证实战力的新装备,苏紫云认为,“中共试图形塑大国形象,透过战略打击与拒止能力来吓阻他国介入防卫台湾。”但这种展示“等于坐实了‘中国威胁论’,让其他民主国家更团结围堵中共”。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记者程木兰、骆亚采访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7/227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