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核潜艇。图:翻摄自空天力量
俄罗斯与中国近日首次在太平洋展开联合潜艇巡逻行动。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表示,此次巡逻于8月初启动,参与的柴电潜艇“沃尔霍夫号”自海参崴基地出发,航行约2,000英里,巡逻范围涵盖日本海与东海。
虽然中国方面尚未正式证实,但官媒《环球时报》已援引俄方报导并刊出评论。中国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联合潜艇巡逻象征中俄战略互信已达新高度,强调潜艇之间的协同行动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与交流。他并表示,透过联合演习与巡逻,中俄海军正逐步提升在维护区域海上安全与稳定上的合作能力。
事实上,近年来中俄军事合作持续升温。早在2021年,双方海军便曾组成10艘军舰的编队,绕行日本本岛展开首次西太平洋联合巡航,自此成为年度例行合作。根据塔斯社本周报导,此次潜艇巡逻的目的在于“加强海军合作、确保亚太和平稳定,并保护双方的海上经济设施”。
除了西太平洋行动,北京与莫斯科也逐步将合作范围延伸至更北方水域。美国海岸防卫队指出,自2023年以来,中俄已多次在阿拉斯加附近展开联合海空巡逻,包括去年于美俄海上边界的白令海,中国海警船更曾与俄罗斯边防警卫船共同执勤。本月稍早,美国海岸防卫队又通报,五艘中国科考船现身美国北极水域,已引发持续监视。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北美空域的军事动态也显得更加频繁。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透露,过去一周已四度拦截俄罗斯侦察机进入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虽然该司令部强调相关飞行并未构成直接威胁,但经比对历史数据后显示,单周出现四次闯入属于异常状况。根据 NORAD公布的统计,今年7月与4月仅各有一次此类事件,2月则出现两次。
分析人士认为,中俄联合潜艇巡逻与俄军在北美防空识别区的密集活动,显示双方正在透过协同行动向美国及其盟友释放战略讯号,亚太与北极地缘安全局势恐将进一步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