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09年的中国武汉市大学生招聘现场。(STR/AFP/Getty Images)
中国民办高等学校招生难的现象在2025年越发凸显,部分学校降低分数线,个别甚至没了分数线。分析认为,在中共高等教育“大国”“强国”目标下,高校连年扩招,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严重,部分民办高校发现市场越来越冷。
《中国新闻周刊》8月23日报导,近期,民办本科院校招生遇冷的话题引发关注。而民办高校的困境,更是所有高校要面对的问题。
2025年,民办高校的招生似乎尤为艰难。目前,中国的民办高校约占高校总数的31%,其中民办普通本科学校388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3所。
零投档
诸多省份的部分民办高校都出现大幅缺额的现象,甚至“零投档”。比如广东某民办高校,二次征集志愿后,缺额人数仍高达5626人。
广东湛江科技学院原计划2025年招本科生9086人,但实际本科招生人数为6,936,缺口达2150人,约占计划招生人数的24%。湛江科技学院为招生做了三轮征集志愿,才完成76%的招生名额。
湛江科技学院招生遇冷在广东省并非个案。广东省有民办本科高校24所,其中14所在2025年都因没招满而做了补录。
取消分数线
此外,今年招生,高校的每一轮征集志愿都伴随着降分。据中共官媒报导:广东普通类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是在最初的最低投档线上降10分,第二次再降15分,第三次再降11分……这样的补录主要发生在民办高校。
广东省部分民办高校招生难,但不是最难。广西不止一个民办高校发布了“第四次征集志愿计划”,并表示不限录取分数线,如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和南宁理工学院。
有人在网上直言批评这样做“太不公平”:“广西‘四轮征集’事件如同一声警钟,敲响在2025年高考改革的十字路口。整个教育体系正经历一场价值重构的严峻考验。当分数底线彻底消失,高等教育文凭的价值锚点究竟应该在哪里?这或许是当代中国最难解答的教育之问。”
东北的黑龙江省有民办高校办了五轮征集志愿,但缺口比例仍超过30%;西南的云南省有民办高校的征集志愿次数更激进,足足做了六轮。
民办高校学费高
当下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民办高校学费一般在3万至5万之间,普遍高于公办高校,四年本科学习要投入十几万至二十万。但大学一毕业即失业,为生存去送外卖、去做清洁,而这样的工作并不要求从业者有高等教育背景。
失望之余,人们开始更多考虑本科文凭的性价比,这样花钱值得吗?
中国的高考报名人数在经历了7年的连续增长后,2025年首次下跌。2025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总计1335万人,比2024年少了7万人。
中共把大学生人数视为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之一,目标定在“十四五”末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推至60%,并且要把高等教育“从高速度规模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所谓“十四五”是指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间是2021年到2025年。
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2024年已经达到了60.8%,即已超过既定目标60%,但部分民办高校招生分数线一降再降,甚至没有分数线,高等教育质量从何谈起。
2025年3月逃离中国的秦剑波这样看自己在中国所受的高等教育:大学被灌输了一脑子无用的社会经济理论,毕业后只能当农民工,辛苦工作但一事无成。(参考阅读)
中共官媒新华网在2021年8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评论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如此大规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高等教育人群的创新力量一旦被激发,中国的经济又将再次迎来巨变。”
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中国经济却持续下行,毕业生多了,就业机会没了。
2025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创历史新高,让原本已极其内卷的就业市场更加困难。
浙江省2025届的一名文科女硕士博主说,从去年秋招到今年4月春招,她一共投出去8,000份简历,秋招的每一次招聘会都去了,但8,000份简历没能还来一份工作。(相关报导)
中国大学文凭已没有了扩招前的价值和光环。中共教育部在2008年后承认1999年的高校扩招过于急促,但在2009年环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又开始扩招研究生的招生比例。
如今中国大量高校出现了“本研倒挂”的现象,即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在读本科生。
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如何得以超过60%,1999年的扩招是拐点。
1998年11月,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建议中央扩大招生数量。在这份建议书中,他提出了5点扩招的理由,其中有两点与中国的就业大环境,以及促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有关。分别是:企业改革带来的大量失业工人如果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会出现恶性局面;国家提出经济增长8%的目标,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激励经济增长。
据中国媒体报导,1999年年初时,中共政府计划调整招生规模比1998年增加21%;但扩招政策于1999年6月正式出台时,增幅竟然是高达47%的“大跃进”。具体数字为,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约108万人,1999年增至159万人。在此基础上,2000年的普通高校招生为220.6万人,2001年招生人数超过250万,年度递增幅度分别达到38%和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