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媒记者调查儿童救生衣造假事件时,牵出更多产品检验造假黑幕,其中内情让人细思极恐。(网络截图)
中国产品质量造假触目惊心,近日陆媒记者调查儿童救生衣造假事件时,牵出更多产品检验造假黑幕,其中内情让人细思极恐。
近日,《潇湘晨报》记者接获长沙消费者反映,指市面上许多儿童救生衣实际执行的是玩具标准,质量参差不齐。
针对上述反映,记者原计划购买多款救生衣送往检测机构检验,却在网络上遇到一名中介声称,无需送检,只需几百元便可购买一份“完美”的检验报告,且“官网可查”。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存在一条虚假检验检测的生产链:客户提出需求,检测企业便“量身定做”报告,无需寄送样品,即可制作一份标有“合格”的检测报告。这些报告不仅附有可查询的网站连结,甚至可在国家市监总局官网上查到编号。
调查过程中,深圳市中安质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直接向记者表示,只需支付600元,便可获得带有CMA(中国计量认证)和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标识的检测报告。条件是记者仅需要“送样”,但寄送任何物品都可以,因为只是“走个流程”。
报导指,记者最初是因调查儿童救生衣质量问题而联系检测机构。一名中介在交流中透露,许多电商商家使用“直出”报告,即无需检测,直接生成检测报告,而且保证“数据完美”。
中介还介绍了“直出”检测报告的好处:“实验室官网可以查询,认监委(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可查,你想要检测什么内容都可以写上,数据就可以非常完美。”
记者以某公司名义将救生衣图片发给中介,三天后对方发来了盖有检测公司公章的正式版电子版本,随后还通过快递给记者寄来了纸质鲜章版本,两份报告一起从广东东莞发出。
记者称,明明没有经过送检,但该份报告却列明记者提供的救生衣十多项检测项目均为“合格”,其中包括“甲醛含量”“耐水色牢度”“浮力损失”等多个检测项目。
更奇葩的是,记者表明要给一个饮水杯做检验报告时,仅按照对方指示提供了公司信息及水杯照片,并支付费用600元。在所谓“送样”环节,记者则通过快递将一个空塑料袋寄到了对方指定的地址。
就凭上述这些“证明”,记者三日内也收到了水杯的所谓“检验合格报告”,检测公司客服人员称,寄什么都可以,走个流程。
记者以客户身份向深圳中安公司求证时,客服人员最初称报告“应是真的”,其后在微信通话中承认,未送样的报告“不合规”,并表示“业内皆知此事,只是不敢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