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长寿的愿望,但你有没有听到长辈说过寿要"男做高,女做满"这句话?
特别是当家里老人快到整十岁生日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议论纷纷,说男的要提前过,女的要按时过。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讲究呢?
老祖宗留下的“生日密码”
说起过生日这件事,咱们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很简单,买个蛋糕,唱首生日歌,许个愿就完事了。
老一辈人过生日可不是这么随便的事情,他们把60岁以前叫做"过生日",60岁以后才叫"过寿"。
这个区别可不是随便定的。
古人认为人活到60岁就算是高寿了,毕竟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差,能活到60岁的人真的不多。
所以一旦过了60岁这道坎,就不能再说"过生日"了,要说"过寿",这是对长寿的一种尊重和庆祝。
老人们特别看重这个"寿"字。他们觉得过寿不仅仅是庆祝又活了一年,更重要的是祈求能够继续健康长寿。
所以过寿的时候,子女们要张罗得特别隆重,请客吃饭,给老人添置新衣服,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子女的孝心。
古代人对长寿的渴望比我们现在强烈得多。
那时候平均寿命短,能活到七八十岁的人就像现在的百岁老人一样稀少。
所以过寿这件事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特别高,甚至发展出了一整套复杂的规矩和禁忌。
男人过寿要"做高"
"男做高"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绕口,其实说的是男性在59岁的时候就要提前过60岁的生日。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叫"男怕逢九"。
老人们相信,男性在年龄带"九"的时候容易遇到不好的事情,比如19岁、29岁、39岁、49岁、59岁等等。
特别是59岁这个年龄,被认为是男性的一个重要关口。为了避开这个所谓的"凶年",聪明的古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提前过生日。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男性直接从58岁"跳"到60岁,避开了59岁这个"危险"年龄。
而且60岁在古代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代表着一个甲子的圆满,所以提前过60岁生日不仅能避凶,还能讨个好彩头。
"做高"这个"高"字也有深层含义。
古代男性在社会中地位比较高,被期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家庭中承担更多责任。
"高"象征着男性应该有高的社会地位、高的道德品质、高的人生境界。
提前过寿的时候说"做高",就是希望男性能够在人生的后半段继续保持这种"高"的状态。
老人们还会在"做高"的时候特别强调男性的成就和贡献。这不仅是对男性过去人生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继续发挥作用的期望。
女人过寿讲究"做满"
"女做满"说的是女性要在整十的岁数过寿,比如60岁、70岁、80岁等等,不能像男性那样提前过,也不能推迟过。
这个"满"字用得特别有意思,体现了古代对女性的期望和定位。
为什幺女性要"做满"呢?
古代有个说法叫"女怕狼号"。这个"狼号"不是说狼叫,而是指年龄不是整十的岁数,比如59岁、61岁、69岁、71岁等等。
老人们认为女性在这些年龄过寿不吉利,所以一定要等到整十的岁数才能过。
"满"这个字在古代女性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女性被期望在持家方面做到"圆满",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让孩子健康成长。
过寿的时候说"做满",就是对女性这种持家能力的认可和赞扬。
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不如男性,但在家庭中的作用却不可替代。
她们被称为"内当家",负责管理家庭的日常生活,包括理财、教育子女、照顾老人等等。
"做满"的时候,家人会特别感谢女性为家庭付出的一切,希望她能够继续把家庭经营得圆圆满满。
女性"做满"的庆祝方式也有特色。
通常会邀请女性的姐妹朋友一起来庆祝,大家会回忆她在持家方面的聪明才智,夸奖她把子女教育得如何出色,把家庭管理得如何井井有条。
这种庆祝方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对女性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对她人生价值的最大认可。
过寿的禁忌和讲究
除了"男做高,女做满"这个基本原则,老人过寿还有很多其他的禁忌和讲究,这些规矩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在老一辈人心中却非常重要。
"36不提,73不说,84不讲,100岁要藏"是过寿中最神秘的一套禁忌。
36岁被认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过了这个年龄就不能再随便提起自己的年龄了。
73岁和84岁被认为是两个特别危险的年龄,据说连孔子和孟子都没能过去这两个坎,所以到了这个年龄的老人,家人都会特别小心,不会大张旗鼓地庆祝生日。
100岁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老人们认为如果真的活到了100岁,就不能让太多人知道,要"藏"起来。
这种想法可能来自于古代对长寿的敬畏,认为过于张扬可能会招来不好的结果。
"过九不过十"是另一个有趣的禁忌。
老人们认为凡是年龄带"九"的都不适合大张旗鼓过生日,特别是49岁、59岁、69岁这些年龄。
这些年龄被认为是人生的关口,需要低调度过,不能过于张扬。
过寿的时候还有很多具体的讲究。
比如寿面一定要很长,不能弄断,象征着长寿;寿桃要是红色的,象征着红红火火;寿酒要喝得适量,不能贪杯;寿衣要提前准备,但不能在生日当天穿等等。
这些禁忌和讲究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有些迷信,但它们反映了古代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长寿的渴望。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这些规矩太繁琐,但如果家里有老人,适当地尊重这些传统还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过寿的最终目的是让老人开心,如果遵循这些传统能够让老人感到安心和满足,那就是最好的孝道表现。
给老人过寿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排场有多大,而是要真正了解老人的想法和需求。
在准备过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
年纪大了,身体可能承受不了太大的刺激和劳累。庆祝活动要适度,不要让老人过于疲劳。
同时也要考虑老人的个人喜好,有些老人不喜欢被太多人关注,有些老人则希望能够见到更多的亲朋好友。
最重要的是要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子女的孝心。过寿不仅仅是庆祝生日,更是表达对老人的感激和尊重。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庆祝方式,只要能够让老人感到幸福和满足,就是最成功的过寿庆祝。
《——【·结语·】——》
这些传统习俗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它们承载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长寿的美好祝愿。
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们,不妨了解一下这些传统,在给老人过寿的时候适当地考虑一下这些习俗,让老人感受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他们的关爱。
毕竟,让老人开心快乐才是过寿的真正意义所在!
信息来源: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中国民俗学会编著
·《中华寿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传统生日习俗的文化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