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3日北京阅兵临近,此次事件更像一场“网络防御演习”,显示中国的监控系统正在逐步完善。
二战结束八十周年,对中共而言,不仅是历史纪念,更是向世界展示军事实力与国家地位的绝佳时机。九三阅兵再次聚焦全球目光,导弹、战机、无人机依序登场,“硬实力”如钢铁仪仗队般隆重登场。镜头同样聚焦在受阅将领身上——这些军中面孔,原应象征“强军梦”下的荣光与威仪。中共文宣铺陈,安排他们接受媒体访谈,打造一支纪律严明、忠诚无虞的现代军队形象。
但阅兵队伍的整齐划一,掩盖不了体制内部的溃烂与裂缝。近年来,军中“打贪清洗”风声鹤唳,许多曾在阅兵场上风光无限的将星,一个个成为审判对象。阅兵,已不再是荣耀的象征,而愈来愈像是坠落的前哨。
将星坠落,阅兵成了照妖镜
阅兵原是将领仕途的高光时刻,但在中共的权力结构中,却时常成为命运反转的分水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房峰辉。2009年国庆阅兵,他以总指挥之尊站在权力巅峰,象征着军队改革与现代化的方向指标。但不到十年,便因贪腐被捕,最终判处无期徒刑,从“国之重器”坠为阶下囚。
李汉军的案例更具讽刺意味。作为海军参谋长,他两度参与阅兵,曾是军改工程的门面人物。2025年却因“严重违纪违法”遭全面清洗,人大代表资格遭撤销,从阅兵明星转眼成为体制反噬的祭品。
其他阅兵总指挥亦难逃类似命运。宋普选主持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后,被誉为后勤大将,2017年却因丑闻仕途中断;2019年国庆阅兵由乙晓光执掌全局,数年后亦传出遭“双规”,身陷反腐风暴。
阅兵,表面上是将领们的封神舞台,实则在历史回望中,逐渐演变为制度照妖镜。那些曾经意气风发走过长安街的将星,最终被记住的,往往不再是挺拔军姿,而是囚笼、镣铐与审判。
后勤黑洞:军中腐败的深层战线
阅兵不仅是战力展示,更依赖庞大的后勤体系。自2023年起,中共军工系统接连爆雷,从高阶将领到承包商纷纷被查,显示这场“清洗”早已渗透军事产业链深处。
谷俊山,前总后勤部副部长,堪称“军产帝国”的象征人物。其名下拥有大量军地企业与豪华资产,成为军中贪腐的代名词,最终被判死缓。王守业,前海军副司令,涉案金额高达1.6亿元人民币,丑闻涉及情妇数十人,亦多次参与阅兵与军事动员。如今,这些曾主掌后勤核心的将领,已然成为丑闻资料中的“标准教材”。
闪耀光环背后,是一场制度崩解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那些虽未领军总指挥阅兵现场,却操控其背后规划的高阶军政人物,也在近年相继倒下:
魏凤和、李尚福:国防部前部长,分别在中共军事外交中扮演门面角色;
苗华: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掌握军中意识形态与纪律;
何卫东:中央军委副主席,2025年被免职,成为习*近*平时代最具震撼性的军中落马案例。
目前中央军委七人班子中已有三人遭清洗。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的高层庆祝大会,更罕见地传出多位将领“集体缺席”。这种异常,足以令人警醒。
即便这些将领未现身阅兵台,其权力与决策却深度影响阅兵计划与执行。当他们一一被“清理”,阅兵的本质,也从仪式转为控权工具,其“荣耀”色彩逐步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制度信任的崩塌。
阅兵:从崛起象征到堕落预警
阅兵,曾是中国崛起的视觉盛典,是中共“国族叙事”的高潮场景;但如今,它正逐步演变为政治风暴的预警指标。将领一登场,未必代表荣耀,反倒更像是即将被整肃的名单预演。
当军队成为忠诚表态的舞台,阅兵就不再是战力象征,而是升迁与清洗的双面剧场。排练得天衣无缝的步伐,愈整齐,愈显虚假;军纪口号喊得越响,制度失灵也就越深。
结语:荣光的残影,军心的裂痕
习*近*平执政期间两度亲自主持大阅兵,试图以仪式展现“强军强国”的叙事。但真实的军队图景,早已被密集的军中落马潮揭穿。
据统计,已有逾百位将领非死于战场,而是锒铛入狱、调查或自杀。他们的命运,撕裂了阅兵的美学幻象,也暴露出制度信任的瓦解与治理正当性的危机。
阅兵队形再整齐,也掩不住军心动荡;红旗下的军容再整肃,也遮不住体制腐蚀的裂缝。
中共还会一再举行阅兵来展示国力,但值得关注的不再是武器的数量与队伍的步伐,而是:这支军队,是否还有制度重建与自我修复的能力?否则,阅兵只会沦为一场场虚构的幻景,在权力的殿堂上反复排演自己的脆弱与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