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了:普京前脚刚回国 前线就传俄军惨败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尴尬了:普京前脚刚回国 前线就传俄军惨败

俄罗斯总统普京刚结束阿拉斯加“双普会”返回莫斯科,便收到前线传来的坏消息,俄军在顿涅茨克州红军城方向发动的一次战术突击以惨败收场。原本此次突袭意在为即将举行的双普会增添“军事筹码”,却最终演变成一场尴尬失败,凸显俄军在现代战争中的多重问题。

军事专栏《蓝星笔记》指出,行动由俄军第132摩托化步兵旅及部分顿涅茨克民兵参与,主力采取徒步渗透战术,最深深入乌军防线达18公里。

然而,由于缺乏炮兵常规支援,后勤补给严重不足,部队只能依靠无人机零星空投,甚至连干粮与基本物资都不够。地形狭窄复杂,装甲车辆难以进入,更进一步削弱了作战能力。

乌军很快洞悉俄军企图,并展开为期3天的反击。最终不仅消灭了俄军形成的突出部,更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俄军在此役共约600人伤亡,其中约400人阵亡、数十人被俘,残馀百馀人被困在一座小村庄内,彻底失去战斗力。

据统计,俄军在此役共约600人伤亡,其中约400人阵亡、数十人被俘,残馀百馀人被困在一座小村庄内,彻底失去战斗力。图:翻摄自蓝星笔记

俄罗斯总统普京刚结束外访返回莫斯科,便收到前线传来的坏消息,俄军在顿内茨克州红军城方向发动的一次战术突击以惨败收场。图:翻摄自百度

值得注意的是,乌军在此次反击中展现强大的战术弹性与战略储备。包括第12亚速旅、第82空降突击旅、第92独立突击旅及第93“霍洛德尼亚尔”旅等精锐部队突然现身战场,颠覆外界对乌军兵力部署的认知。这些部队先前在开源情报中被标注于苏梅、哈尔科夫方向,外界普遍认为其正处于休整状态。

分析指出,俄军失败原因在于过度模仿乌军2022年伊久姆战役的渗透战术,却缺乏装甲、炮兵与空中协同,最终沦为“无支援的人海战术”。加上后勤线脆弱,使得部队在战斗中迅速丧失作战能力。

乌军的胜利不仅在战术层面取得成功,更在战略上提升了西方对其信心,可能吸引更多军事援助。同时,乌军在苏梅方向亦有斩获,成功收复一个边境村庄,显示其具备多线作战与灵活调度的能力。

乌军的胜利不仅在战术层面取得成功,更在战略上提升了西方对其信心,可能吸引更多军事援助。图:翻摄自百度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Newtalk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20/226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