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央企和国企频频出售转让光电和风电等新能源资产,尤其是最近半年来5家央企国企转让了19家子公司的新能源资产。业内人士表示,中共的新能源政策从补贴退坡到平价上网,再到电力现货市场自由竞争,造成新能源电站陷入无利可图的困境,成为“烫手山芋”。
央企国企频频转让出售新能源资产
华夏能源网周一(8月18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个月多家央企和国企转让了19家子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其中东方电气和三峡集团各自转让了5家,国家电投转让了7家,中交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各自转让了1家。此外,晶科科技和林洋能源2家民营公司合计转让了9家子公司的新能源业务。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平台统计,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新能源资产转让达百余宗,其中央企和国企占比超过70%。
2024年通过产权交易所平台挂牌出售新能源电站资产的央企,包括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中广核、东方电气、三峡集团、中国电建、中核、中煤、中石油、中国中车集团、南方电网等十几家。
在此过程中,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是抛售转让新能源资产的“急先锋”,累计转让旗下近40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其中涉及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超3.2GW,交易评估价值约180亿元。
6月16日,国家电投旗下的中电(滨州)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绿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计转让中电鲁北清洁能源(山东)有限公司51%股权。
4月底,国家电投旗下的中山市融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景县疆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转让公司股权和债券。
4月11日,国家电投旗下五凌电力正式披露转让4家新能源公司股权。这四家公司分别是:汝州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55%股权,底价1.73亿元)、江陵县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55%股权,底价2.14亿元)、新安县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55%股权,底价1.58亿元)和清远佑昇资产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底价1.71亿元)。
此外,东方电气8月5日和6日,转让持有的3家光伏公司的全部股权,分别为:禄劝东电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东耀新能源(曲靖)有限公司85.02%股权;衢州惠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博主“海屿星河”分析,央企甩卖的逻辑很直接:砍掉低效资产,保利润指标。巡视组曾点名国家电投“光伏大而不强”,要求“做精存量”,亏损项目一律清理。
值得关注的是,7月16日,三峡能源发布转让曲靖晶瑞新能源有限公司49%的股权公告,转让底价仅为1元。公告显示,该公司由三峡能源持股49%,晶澳太阳能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持股51%。该公司2024年9月18日成立,从成立到转让时间不到1年。
除了将正在运营的新能源资产出售外,也有央企终止现有新能源项目。8月15日,中碳航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5-2026年度光伏组件框架采购终止。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为央企旗下企业。
另外,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不完全统计,自8月以来已有9个光伏项目接连终止,其中包括项目采购终止、EPC总承包终止及项目建设终止,涉及规模共计1586.787MW。同期,还有多个项目出现了暂停、废标、延期等异常动态。
大量电站陷入无利可图的困境
风电光电新能源项目曾经被称为“现金奶牛”,但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被民企、央企接连大规模出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电站的收益率低了。
国家电投2024年终止了山东那仁太新能源100MW户用光伏项目,公布的原因就是其净资产收益率仅1.8%,远低于7%的资本金收益率底线。
而这并非个别现象。某央企在2024年中工作会议总结中表示,近年来新增新能源项目有近40%无法实现承诺收益率,部分项目持续亏损,甚至投产即亏损,新能源已呈现出“增量不增利”局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光伏电站收益走低甚至亏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近年来装机猛增之下,各地发布了分时电价、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以及限电停发等政策,刀刀砍向光伏,大量电站都陷入了无利可图的困境。
多省电力现货市场电价暴跌甚至是“负电价”
电站收益率降低、亏损的背后则是电价的暴跌,甚至是负电价。据报道,6月份经济大省江苏电力交易合约均价暴跌24%,广东则下跌了8.3%。
而电力现货市场情况更糟,山东、浙江和内蒙古的电力交易实时价格均出现“负电价”;1-5月,内蒙古现货市场出清均价暴跌52%。
缺乏竞争力风光新能源成为“烫手山芋”
中国光伏产业都是依靠政府补贴、津贴来盈利的。美国华裔经济学者黄大卫曾表示,“基本上是政府政策支持的一窝蜂就上去获取政府的补贴。”
但随着中共逐步将新能源电价纳入市场定价机制,不但补贴消失,新能源电价也大幅下行。
今年2月,中共发改委《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业界简称“136号文”)明确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这意味着分布式光伏的电价将不再由固定价格主导,而是与市场供求关系紧密相连。
过去,新能源电量享有被优先收购的权利,带补贴电价甚至高于火电。但短短十余年间,新能源从补贴退坡到平价上网,再到马上进入电力现货市场,电价呈大幅下行趋势,甚至一些地方出现负电价。
2023年9月17日,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勇健在一次论坛演讲中说,“新能源开发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变化,未来电量和电价都会出现不确定性。”
风光新能源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导致风电光伏无法实时响应电网或者用户需求,因而在电力现货市场中没有竞争力,风光电成为“烫手山芋”。
图为2023年7月12日清晨,中国东部江苏省泰州市,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基地,工人们正在检查太阳能电池板。示意图。(Stringer/AFP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