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如何应对境内“跨国镇压”?专家提建议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美国新闻 > 正文
美如何应对境内“跨国镇压”?专家提建议

美如何应对境内“跨国镇压”?专家提建议

2025年5月5日,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大厦。(Madalina Vasiliu/The Epoch Times)

美国智库“新线战略与政策研究所”(New Lines Institute for Strategy and Policy)近期发表报告,深入探讨跨国镇压对美国民主与国内安全构成的挑战。报告提出一系列政策改革建议,同时呼吁美国政府应正视专制政权在美境内施压异议人士的行为,并通过行政、立法与外交途径建立制度化防线。

“跨国镇压”是指专制政权越过国界,对居住在海外的批评者或人权捍卫者进行监控、威胁、引渡、暗杀或其它形式的打压行动。报告指出,尽管此类行为早有前例,但近年来这一现象急遽上升,并直接渗透到美国本土。

一份题为“美国如何应对境内跨国镇压”的报告写道:“2025年2月,自由之家报告了在103个国家由48个政府所犯下的1,219起事件,强调了对美国公民、流亡者和散居社区以及美国出生的个人所构成的威胁,这些人因为与中国、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的种族或文化关系而成为目标。”

报告指出,美国从行政部门领导、外交介入与强化国务院报告制度已有所作为,但成效不一。行政主导虽曾取得阶段性进展,国会却常因未得到充分配合而难以推动持续立法,而执法改进(如国土安全部或司法部的改革)虽见一线之光,却无法完全抵挡跨国压迫渗入美国法律系统。

报告主要作者、跨国镇压与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研究专家泰德·布罗蒙德(Ted Bromund)表示:“这不是纯粹的外交议题。当一个外国政权能够在美国土地上恐吓我们的居民,我们的民主体系就遭到削弱。”

应对跨国镇压 报告提出改革策略

报告指跨国镇压可能透过两条主要管道进入美国:一是美国签证、移民与执法系统;二是境内外的代理组织或个人。报告建议的核心改革策略,须同步针对这两者。

在行政执行方面,报告建议行政部门应强化与国会合作,建立跨部门联系机制,包括制度化引入面向Interpol滥用案件的公共申诉专员(Ombudsman)职位,并建立ICE引用Interpol通报时须通知相关人士并送交审查的透明程序;同时推动部门间的定期情报交流,打造更完整的资讯共享渠道。

国会方面,报告指出虽已有如《跨国镇压政策法》等法案提出,但整体立法进度缓慢,建议明确跨国镇压定义,才能提供政府整体应对架构依据。

外交策略应重新配置资源:相较于依赖常受威权国家影响的多边机构,美国应与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同步在Interpol发起改革,避免红色通报被滥用;同时推动类似《全球马格尼茨基法》的制裁机制与跨国受害者赔偿制度。

在执法层面,报告说明FBI与国安部门近年已加强与在美侨民族群的连结,例如推出《别成为威权政府的棋子》多语手册,提醒受威胁社群提高警觉与行动安全,建议此类教育与预警机制扩展至州与地方层级,提升第一线识别与应对能力。

报告也警示,学术与智库研究在数位监控、非正式代理网络、社群平台监控等议题仍不足。了解威权政权如何操作这些工具至关重要,有助于构建防线并强化制度韧性。

美国司法部则已对包括中国与伊朗在内的一些跨国镇压案件展开起诉。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表示,过去五年来提交相关诉讼的人数逐年增加,反映这种威胁的日益复杂与升级。◇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记者林南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19/226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