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毒药”政策出台 全国小心了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北京“毒药”政策出台 全国小心了—经济低迷北京贴息贷款刺激消费 专家:恐适得其反
作者:

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总部。(MARK RALSTON/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国经济持续低迷,通缩危机日益加剧。为提振国内消费,北京当局推出消费贷贴息政策,试图刺激民众超前消费。不过,有金融专家指出,北京发放个人消费贴息贷款并未充分考虑民间的实际偿还能力,在整体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强心针”也可能变成“毒药”。

北京当局决定为部分服务行业企业和个体用于消费的贷款提供贴息,旨在提振疲软的国内消费,引起外界的普遍关注与解读。

本周二(8月12日),中共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次日(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讲了有关贴息贷款的主要政策条款。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规定:贴息对象为居民通过相关贷款经办机构取得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支持范围包括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则规定: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包括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大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财政部官员在发布会上还特别强调,如果借款人将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进行其它违规套利行为,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北京当局推出消费贷款贴息措施,是试图以降低借钱成本的方式刺激民众搞“超前消费”,并进一步促进实体制造行业的资金回笼。然而,在中国经济整体持续低迷不振的情况下,这项政策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海外舆论对此却并不乐观。

摩根大通刚刚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北京当局为个人消费贷款及八类经营主体的资本开支与营运资金贷款提供利息补贴,“或许有利于改善市场情绪,但预期对银行财务影响有限。”

风传媒“北京观察”栏目8月14日发文,引述旅居澳洲的中国政经学者司令的观点指出,北京此次推出的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忽略了民众的偿还能力,在整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超前消费的过度刺激可能导致信用膨胀,使经济泡沫化加速。

他表示,近两年,在中国央行几轮刺激消费政策推行后,“银行的坏帐似乎比以往更多了”。而在近期中国民间发生的多起恶性事件中,经济困顿和债台高筑是主要原因,显示负债人数的激增已经开始影响到基层政权的安危。现在官方又在鼓励民众贷款消费,这让很多民众感到不解。

司令更直言:“政策出台急功近利,会让中国民众看出破绽,民众会认为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反而更加延迟消费,攒积蓄以备后患。”

事实上,随着中国全民负债率攀升,中国社会上已经出现不少“职业背债人”,这些人大多是穷困潦倒或老弱病患者,根本没有任何偿债能力。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15/226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