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银行2025年在加速离场。示意图。(STR/AFP)
近日再次出现中小银行破产,大连联丰村镇银行进入破产程序。2025年上半年,中国注销的中小银行数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专业人士认为:中小银行消失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中小企业的困境。
再有村镇银行破产
大连金融监管局官网于8月8日发布了关于大连金州联丰村镇银行(以下简称联丰村镇银行)破产的批复,表示“原则同意”联丰村镇银行进入破产程序。同日,大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农商行)在其网站发布了“致客户书”,通报联丰村镇银行的存款由大连农商银行承接。
公开资料显示,联丰村镇银行2010年6月正式对外营业,该行由原包商银行出资30%作为第一大股东参与设立。包商银行已于2020年破产,是中国首个被破产处置的全国性银行,表明银行倒闭的风险在中国真实存在。
包商银行破产清算时,健康资产与负债剥离后,转移到新设立的蒙商银行。最新的工商信息显示,蒙商银行现持有联丰村镇银行30%股份,另有10%的股份由大连市属国资企业持有。
联丰村镇银行并未公开具体财务数据,但曾因数据质量问题被罚款。大连金融监管部门的罚单信息显示,2024年12月,联丰村镇银行因数据质量问题整改不到位,被罚款15万元。
与中小银行破产的个案相比,自2024年以来,中小银行被兼并离场是大势所趋。
消失中的毛细血管:上半年210家中小银行注销
中国的中小银行泛指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外的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因为中小银行主要服务于基层居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以常被称作服务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
中共官媒报导,2020年时,中国的中小银行有4000多家,数量占比高达99%,资产总额占比约四分之一。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10家中小银行获批注销,数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204家。2023年全年撤并的中小银行有77家,在2022年仅有43家。
天钧政经研究员宋维骏于8月11日告诉大.纪.元;说:“中小银行就是地方经济的毛细血管,当中小银行倒下,背后对应的就是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的困境。银行现状是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失灵,以及被政治压力扭曲的金融系统的体现。”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4295家,其中包括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2家、城商行124家、农商行1563家、农村信用社458家和村镇银行1538家。统计出2024年底中小银行的数量为3683,当年注销204家,相当于5%的中小银行被注销。
中小银行的状况与中小企业的经营息息相关。中国媒体把这两者的关系描述为“共生”关系。
民企出现倒闭潮中小银行贷款不良率攀升
中小银行熟悉辖区内企业的经营口碑、上下游关系甚至创始人信用,因此可以灵活授信为企业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中小企业的经营和扩张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因此中小银行获得稳定的客户群。
但当中小企业发展受困,甚至停产或破产时,中小银行的贷款不良率攀升,信贷业务相应萎缩。而银行收缩信贷降低风险,中小企业资金补给难度加大,加速中小企业倒闭。
中国经济在2025年继续低迷,房地产价格继续下滑。面对未来的不确定,人们摀住钱袋子,压低消费。在银行工作的李女士日前告诉大.纪.元;说:“现在都讲‘消费降级’,我买衣服已经不去大商场了,而是去小店买。有的同事甚至到抖音直播间去捡便宜货,一件上衣才三十元,裤子二十多。”“很多餐馆、酒店都关门了,不少民宿也干不下去。”
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已出现倒闭潮(延伸阅读)。曾是亿万富豪的苏州东林装饰工程公司董事长鲁国平在视频中含泪诉说:“十年前我年产值几千万,如今负债两千万,戴着13万的表、开着50万的车,一个人跑路。”
经济下行中小银行生存难受国银辗压
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国有大银行在逐步放低贷款条件,使得中小银行在承受中小企业倒闭压力的同时,还要忍受来自大银行的辗压。同时中共政府也以降低风险为由,要求各地依据具体情况整合中小银行。
中国金融稳定局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显示,2024年全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占比在逐步减少。
2024年第一季度,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占比为27.4%,当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别降至27.2%和26.9%;2025年第一季度,跌幅加大,贷款占比降至26.3%。
经济持续低迷,中小银行业务萎缩的同时,国有大银行是否就一定能安全着陆呢?
国企出现倒闭国有银行也面临风险
不仅民营企业受冲击,国有企业也已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的情况。
如安徽的老牌国企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肥建工”),因地方基建投资收缩及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资金链断裂,负债百亿元,严重的资不抵债,已通知员工“自2025年8月31日起解除劳动合同”。此外,甘肃、贵州、宁夏、四川等地近期也有国企陆续进入清盘程序。(延伸报导)
就中国经济大环境下,国有大银行可能出现的风险,宋维骏说:“直接的、类似美国‘雷曼时刻’那样的金融海啸式蔓延,在中国比较不容易发生,因为有中共这只‘看得见的手’,大型银行得执行政治任务。但风险会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渗透并侵蚀整个银行体系。”
“其实,上市的大型银行也在用财务手段掩盖真实数据,最常见的手法就是‘时间换空间’。比如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让一笔本该违约的贷款在账面上‘正常’,但本质上就是自欺欺人。”
202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的最大罚单给了中国农业银行(简称农行),处罚金额是5,160.54万元,违规的主因有客户识别、占压财政款、可疑交易等。农行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一家上市银行,2010年7月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农行也是2024年银行业罚单最多和累计罚款金额最高的银行,全年合计的罚款金额超过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