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资料图片。(余钢/大.纪.元;)
曾在安徽建筑行业屹立67年的省属国企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肥建工”),资金链断裂,负债百亿元,近日面临解散命运。部分员工于7月31日晚间接到公司短信通知:“自2025年8月31日起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结算至当日,经济补偿将依法支付。”
在中国企业倒闭潮中,国有企业同样难以幸免。作为老牌国企的合肥建工,因负债逾百亿元人民币,预计于8月底停业。根据新浪财经8月11日报导,合肥建工部分员工已从7月31日起陆续收到公司短信通知,“自2025年8月31日起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结算至当日,经济补偿将依法支付”。然而,由于企业财务状况极度恶化,众多员工对补偿金能否按时兑现表示担忧。
公开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合肥建工资产总额约127.3亿元,负债总额高达162.29亿元,净负债超过3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7%,严重资不抵债。去年底,法院已受理安徽安粮集团等债权人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企业进入司法程序。
安徽经济学者吴田(化名)8月12日接受大.纪.元;采访时指出,恒大在2021年资金链断裂后,大量工程款变为坏帐,严重拖垮企业现金流。“合肥建工的困境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地方基建投资收缩及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资金链断裂密切相关。2021年,合肥建工将70%的项目与恒大捆绑,同时高管贪腐问题突出,负债率极高。我估计他们无力支付员工的补偿金。”
吴田认为,合肥建工破产并非个案,甘肃、贵州、宁夏、四川等地近期也有国企陆续进入清盘程序,显示疫情后中(共)国国企和民营企业面临相似的困境。他说:“中共体制下的经济结构并不利于企业健康成长,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倒闭的数量只会不断增加。”
据财联社3月6日报导,合肥建工集团原董事长刘国福因严重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10日后,合肥建工因资不抵债且难以清偿到期债务,合肥市中级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一案,并指定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及其合肥分所担任管理人,负责接管公司资产与账目,统一推进司法程序。
关于刘国福涉嫌贪污的具体细节和相关报导,官方尚未公开披露。但据接近合肥建工的内部人士透露,刘国福涉嫌借企业之便挪用工程资金及违规行为,已被中共安徽省纪委通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与企业内部的动荡。
合肥退休公务员许先生向大.纪.元;记者透露,合肥国企内部贪污腐败问题极为严重,是合肥建工被清算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说:“合肥建工高层从恒大房地产项目中获得大量回扣。合肥建工与恒大合作实质上是管理层利益交换,合肥建工提供资金和工程承包,恒大则给予高管回扣奖励,否则恒大为何要给项目?”
根据新浪财经报导,早在2024年3月,合肥建工员工已接到长达9个月的待岗通知,补偿标准仅为当地最低工资,这反映了企业资金流动性枯竭的现状。如今,员工再次收到解除合同的通知,许多人对补偿金的兑现表示担忧,称“公司账面资金早已枯竭,补偿恐怕只是镜花水月”。
合肥建工历史悠久,成立于1958年,最初隶属于合肥市建工局,经历多次改革与重组,2008年并入安徽安粮集团,2018年成为海螺集团旗下企业。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及房地产行业崩盘,这家老牌国企也难逃清算命运。
目前,合肥市及安徽省劳动保障部门尚未就员工补偿细节和安置措施作出公开回应。对于这数百名为城市建设奉献毕生的工程人员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解散不仅意味着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更将带来沉重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