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乏中共高层政治互动的内部资料下,自媒体上已经泛滥的“听床师”提供讯息似乎仍有可取之处。(美联社)
中共高层政治分析的困境
从2024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大权旁落、失去军权的“谣言”不断传出,一直到2025年的北戴河会议,类似的讯息仍然活灵活现,而且随着一些周边事态发展,原本的“谣言”似乎越来越像“遥遥领先的预言”。原本只存在于网络自媒体的讯息,慢慢成为报纸媒体的新闻,尔后成为美国、日本及瑞士等国媒体的新闻焦点。但是对于中共高层的政治变化,如习*近*平身体状况、是否于四中全会交权、谁将接班等问题,没有任何一个网红、专家或媒体能够给对北戴河会议的过程与发展给出明确的结果,形成分析高层政治时的困境。
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中共讯息的封闭,以及通常正面针对传言或谣言的澄清,使得这些传言或是谣言逐渐堆叠出延伸性的版本,或者发展出离谱的剧本。如习*近*平有私生子,并且寄养在少林寺等。如果将此类讯息当作茶余饭后的聊天主题无可厚非,但要据此分析中共高层内部权力斗争的事实,恐无任何一丝说服力。不是因为背离常理,而是因为没有事实依据。
中共研究依据目的可以分为学术性研究与情报分析两种类型,学术性研究主要以学术性理论及分析架构,针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分析与解释,或者根据过去的研究成果及文献,推论出未来可能的变化。例如许多学者以文武关系理论或是党军关系理论分析解放军与中国共产党关系,但是对于现今习*近*平所属军队派系被整肃,以及仍然是否掌握军权等热门议题,却发生理论枯竭或是不足的现象。换言之,过去有关中共党军关系议题的研究成果很难据以解释中共现在权力斗争与军队的关系。
“听床师”的崛起
类似研究分析困境虽然与事实及资讯缺乏有关,但是凭借有限的官方资料或是公开讯息,仍然可以解读某些意涵及可能发展趋势,尤其是了解中共政治本质及能够获得内部讯息的观察者,其根据有限事实的推论可能要比媒体记者或是学术研究者得出更权威的观察。而这些从中国润(run)到美国或西方世界的网红或评论者,因为经常提出引人兴趣及关注的内部讯息,则被称为“听床师”或中南海的“听床师”。
称呼为“听床师”其实并无贬抑的意涵,反而是对他们有时能够提供靠谱讯息的一种肯定。宛如他们真的躲在中共高层隐蔽空间,得以窃听权威讯息。例如,有关中共高阶将领被整肃的讯息,通常也是由这些听床师先爆料,尔后才慢慢获得证实的。如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被整肃讯息,也是透过自媒体传播,尔后消失在应该出现的会议或场合,最后才由中共官方宣告(官宣)确认。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听床师”讯息有时正确,有时也会有失真的情况。即使对外公开说是根据中共内部的讯息管道获得,但是外界仍然无法证实。更何况在复杂的中共内部政治环境中,也很难去辨别相关讯息是否经过加工或是刻意输出误导的反情报讯息。但也因为中共内部高层政治的讯息封闭,让“听床师”的推论成为缺乏中共相关讯息下,得以观察内部政治中的吉光片羽。
两步流动论
传播学理论中有“两步流动论”(Two Steps Flow Theory)的说法,指大多数人在意见领袖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意见,而意见领袖又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以“听床师”而论,这些自媒体或是网红根据内部爆料、中共公开资料、抖音讯息等非正式的大众媒体获得讯息,经过自己的分析与诠释后,再透过媒体传播,流向更广泛的人群,也经过两步的传播。只不过,这些“听床师”是否能成为意见领袖仍未定论,因为追随者并非完全认同“听床师”的意见,而且因为“听床师”众多与流量竞争,中规中矩的评论与分析,不尽然会获得欢迎,但是可以成为情报搜集要项的参考。在官方及正式资料受限中共封锁下,自媒体或“听床师”资料稍可弥补,但要成为学术研究的新途径,尚有查证与核实的空间。
结语
在缺乏中共高层政治互动的内部资料下,自媒体上已经泛滥的“听床师”提供讯息似乎仍有可取之处。这些讯息可以当作重要情报的初步源头,或是某些重要事件发生的征候。重点在于如何筛掉浮夸的杂质,留下可以进一步搜集或深入分析的事实内容。不论是学术研究或情报研析,应警觉中共擅长宣传与情报工作,防范“听床师”成为中共散播假讯息,反制或平衡真讯息的管道。多方交叉验证及对讯息来源的查证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为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本文授权转载,原文出处。
(本评析内容及建议,属作者意见,不代表财团法人国防安全研究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