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事件曝光,当年曾举报过他的“疯和尚”释延鲁,再次走进公众视线。
当年,他被逐出山门,举报失败;如今,这个声名在外的武教头怎样了?
01
1985 年,15岁的林清华背着煎饼卷大葱,从山东郯城一路扒火车到嵩山。
电影《少林寺》刚热映,少年满脑子都是李连杰飞檐走壁的影子。
拜入少林后,师父赐法号“延鲁”。
头三年,他睡大通铺、喝玉米糊、练梅花桩,膝盖结痂又磨破,老茧厚得能捻灭香火。
19岁,他带队出访日本,一套罗汉拳震得东京武道馆鸦雀无声。
回寺当晚,方丈拍着他的肩说:“少林未来,你要扛旗。”
他信了,于是更疯地练,更狠地教,直到旗杆被人一脚踹断。
1997 年,释延鲁在校外办了武僧培训基地,生源好得超乎想象。
第一年赚了200万,寺里笑纳;第二年翻倍,寺里再伸手,他犹豫了。
矛盾在2012年爆发了,释延鲁拒绝了释永信的索要,理由是“次数太频繁”。
2013年,一知客僧敲响了他的房门:“延鲁,收拾衣钵,今日离山。”理由是“破戒娶妻”。
没人听见他有没有说话,只看见那把陪了他十年的齐眉棍,被横放在山门之外。
02
被逐后的半年,他住过 30 元一晚的通铺,也睡过立交桥洞。
最落魄时,他给景区表演团当托,胸口碎大石,一天演五场,碎到第 3 场咳血。
转机出现在一位学生家长。
那位做钢材生意的晋商,看完他带孩子的晨练后,甩下一句话:“跟我走,我出钱,你出人,五五开。”
随后,郑州郊区租下一片废弃纺织厂,尘土飞扬里挂出第一块招牌——“延鲁武校”。
首批 37 名学生,一半是留守儿童。
学生没宿舍,他就把车间改成通铺;没食堂,他垒土灶,一炖一大锅白菜粉条。
那年冬天,雪下得早。
凌晨五点,他光脚站在结冰的水泥地上,带着学生站桩。呼出的白气混着雪沫,像极了寺里的香火。
2015年,一份举报释永信挪用资产、私生活混乱的信,发到了河南最高检察院检察院。
经过两年调查,结果是证据不足,释延鲁举报失败了。
但他的武术学校却越开越大。
03
如今,校区已扩张到 600 多亩,学生 2.1 万,校车 1400 辆,跑遍 18 个省。
收费表上最便宜的普托班 18900元/年,实验班29800元/年,粗略一算,仅学费就破4 亿元。
校园里有条 800 米长的小吃街,烤肉卷饼、螺蛳粉、奶茶店应有尽有,夜里十点仍灯火通明,学生们叫它“小洪崖洞”。
网上吐槽这里是“军事化集中营”,但报名队伍年年排到高速路口。
原因简单:升学率、入伍率、就业率都摆在那里——去年 112 名学生考入体院,700 余名走进部队,其中 92 人直接提干。
关于他的婚姻,校内流传两个版本。
A 版:原配是青梅竹马,少林寺风波后劳燕分飞;
B 版:现任妻子曾是他的助理,陪他蹲过工地、喝过西北风,原配大闹一场后退出。
真相只有一句他本人回应过的话:“我欠前一个对不起,给后一个一辈子。”
如今,妻子掌管财务中心,儿子在澳洲读中学,女儿在校内读小学四年级,每天和 2 万名“师兄师姐”一起跑操。
学校十周年庆典上,她穿着素色旗袍,站在他身旁,灯光打下来,眼角细纹像被岁月精心描过,却掩不住笑意。
04
2025 年 7 月,官方通报释永信被立案调查:挪用资金、生活腐化……舆论瞬间反转,十年前的“疯言疯语”一夜之间成了“先见之明”。
记者蜂拥而至,想让他痛说旧事。
他只回一句:“过去的事,佛前已了。”
随后钻进一辆黑色埃尔法,车窗合上的瞬间,有人看见他低头抹了一把脸,不知是汗是泪。
“那天早操,校长罕见地迟到了三分钟。他穿白衬衫,领口洗得发白,对我们喊的口令却比以往更响亮。我想,他大概终于放下了。”
有人问:如果重来一次,他还会不会写那封举报信?
没人知道答案。但嵩山依旧晨钟暮鼓,延鲁武校依旧口号震天。
山门内外,两盏灯火,各自照亮不同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