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1年5岁时来到法拉盛居住的王后区植物园董事长Raymond Jasen说:“法拉盛的开发始于台湾人”。(林丹/大.纪.元;)
8月8日在王后区植物园开幕的第12届“台湾兰花世界展”上,该园董事会主席(QBG Board of Trustees)杰森(Raymond Jasen)感谢台湾移民自2013年起把台湾兰花展引入该园,为该园的夏季增添高雅的氛围,同时他盛赞台湾移民对法拉盛开发和发展功不可没。
如今法拉盛商业繁荣,中心区行人熙熙攘攘,人流量仅次于曼哈顿时代广场。(林丹/大.纪.元;)
他在发言时说:“法拉盛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惊人的社区,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中心,这是一个真正巨大的故事,它始于台湾人。”
他说自己1971年5岁来到法拉盛居住,目睹台湾移民在这里辛勤打拼,让法拉盛从一个荒芜和罪案丛生的地方,开始转变为一个商业繁荣、人气旺、华人移民人口聚居的社区,台湾移民对法拉盛的开发和发展贡献很大。
Raymond Jasen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了法拉盛在台湾移民到来前后的“两重天”:“1970年代初,法拉盛是衰落的,店面空空如也,街头犯罪猖獗。我们以前称之为SRO的单人公寓——那里只有一间又一间的房间,租房的人大多是瘾君子和妓女,真是糟糕透了,就连当时的王后区植物园内的植物也非常稀疏,杂草丛生,人们过去常常在那里吸毒,到处都是针头,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带孩子去的地方。”
“但台湾人开始在这里开发房地产。他们购置了大量房产。他们修建旧楼,新建建筑,开始吸引商家。一旦开始获得一些真正蓬勃发展的投资,就会吸引许多其他人将法拉盛视为潜在的投资地点。如果不是台湾人先来,他们永远不会这么做,因为那时看起来那里根本不像一个投资地点。”
他说:“后来,台湾人开始加入,台湾会馆也创立了。他们开始真正地创建一个社交社区。过去30多年里,台湾人也在王后区植物园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拉盛植物园位于法拉盛市中心的缅街(Main St.),Raymond Jasen也提到王后区植物园前执行董事苏珊·拉塞特(Susan Lacerte)与政府合作、与当地台湾社区合作,筹集资金,对植物园改变很大,而植物园的改变也带动了法拉盛的改变,“植物园重新打造,使其成为一个社区居民可以游玩的美丽场所。因此,在Main街的一端,北方大道上有台湾人开发的房产,而在Main街的另一端,王后区植物园从一个人们不愿去的地方,变成了一个人们真正想来放松身心的地方。之后,人们在法拉盛的其它地区开设了商店、餐厅、公寓和酒店。”
王后区植物园大使、1988年从台湾来纽约留学的黄百龄说,她也是法拉盛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当时她作为一个刚抵异国他乡的留学生,非常怀念台湾的早餐,“我刚到纽约的时候,每次剪头发、吃台湾早餐,就会坐地铁来法拉盛。”
“1988年跟现在比天壤之别,那时候看到的房子都是矮矮小小的,餐馆、商家都是没有什么规模的。”黄百龄提到,从台湾来的蔡仁泰在这里设立亚细亚银行,向创业的台湾移民提供贷款融资,对台湾移民创业帮助很大;还有一些台湾移民在法拉盛投资房地产,建高端商业楼,法拉盛有了高楼大厦,面貌从此改变。
黄百龄说:“台湾人在这里投入,我们把这里作为我们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