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民营为什么选择自杀而不是抗争?
企业家选择自杀而非抗争的决策,通常源于多重因素交织的极端绝望状态。
历史教训显示抗争无效:类似于1950年代“三反五反”运动中,资本家面对高压清算,选择跳楼而非反抗,因为抗争可能加剧惩罚。今日企业家可能从中吸取教训,认为“束手跳楼”比“以卵击石”更“理性”。
在中国当前的政商环境下,当一个民营企业家所面对的“对手”往往是整个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是一个拥有无限资源的权力体系,例如纪委监委、公安、税务、法院等。这种对抗从一开始就是极不对等的。过程即是惩罚,即便有抗争的勇气,其过程本身就可能是一种毁灭性的惩罚。历史如公私合营后清算,让许多人相信“抗争无门”。
“留置”后综合症:如汪林朋被留置后数天自杀,报道称留置过程如“凌迟”,涉及隔离审讯、心理摧毁,导致精神崩溃。企业家可能在期间遭受侮辱或威胁,出来后已无生念。抗争风险更高,可能牵连家人或企业。长期的调查、审讯、监视和与外界隔绝,会对人的精神造成巨大的摧残。在身心俱疲、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人的意志力会被逐渐消磨殆尽。
“欲加之罪”的恐惧: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完全合规的事例。在权力要“整治”你时,总能找到理由。这种不确定性和对法律可被选择性执行的恐惧,让企业家感到无论如何抗争,最终都可能被定罪。
株连效应:抗争不仅关系到企业家个人,还可能牵连到他们的家人、亲信、员工乃至整个企业。权力部门可以通过调查家属、冻结公司资产、影响员工等方式施加巨大压力。为了保护身边的人,一些企业家可能会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来终结整个事件,承担所有“罪责”。
企业瘫痪:创始人或核心领导被留置、调查或监禁,企业往往会群龙无首,银行抽贷、供应商断供、客户流失,企业很快就会陷入瘫痪甚至破产。抗争的过程,可能就已将毕生心血摧毁。
在极端的绝望中,自杀被当成了一种可以“解决问题”的手段,尽管这是一种极其悲剧和扭曲的逻辑。最后的抗议和尊严维护:在某些情况下,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解释渠道都被堵死,无法为自己辩白,名誉尽毁时,自杀可能被视为一种最后的、无声的抗议。这是在用生命控诉所遭遇的不公,或者是在无法体面地活下去时,选择一种(自认为的)有尊严的结束方式,避免承受阶下囚的屈辱。
关于这件事,我问了AI三个问题,今天是第一个。
——————————————
最近,有不少企业家跳楼自杀,这种逼迫会把民营企业家转变成未来中国政治变革的领导力量吗?近期,一些人开始讨论,这种绝望情绪是否会将民营企业家推向未来中国政治变革的核心领导位置。然而,尽管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确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并因此可能产生对现状的不满,但要成为政治变革的核心领导力量,他们仍面临着诸多内在和外在的复杂因素与重重障碍:
缺乏政治共识与组织:民营企业家群体内部利益多元,诉求各异,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纲领。他们中的许多人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商业利益和财产安全,而非宏大的政治变革。尽管他们对现状有诸多不满,但这种不满更多是防御性的,希望获得更公平的商业环境和更可靠的法律保障,而非主动挑战现有政治体制。
与体制的复杂关系:相当一部分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通过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加入党派等方式,与现有体制建立了紧密联系。这种参与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了表达诉求和影响政策的渠道,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被整合进体制内,降低了他们成为体制外反对力量的可能性。
政府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政府一方面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出台政策安抚和支持民营企业,将他们定义为"自己人",并表彰"优秀建设者"。另一方面,通过统战工作和强力监管来确保其政治上的"正确",严厉打压任何有组织的挑战。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有效地分化和约束了企业家群体。
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基础:在一个长期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国家,民营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其社会形象复杂。尽管他们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但在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他们也可能被一部分民众视为"既得利益者",这使得他们难以获得发动广泛社会变革所必需的民众支持。
综上所述,企业家群体的自杀悲剧,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民营经济在当前所面临的极端困境和压力。这种压力无疑会催生不满和寻求改变的愿望。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政治意愿和组织能力,加上政府有效的分化管控策略以及企业家自身规避风险的倾向,使得这一群体在短期内难以转变为推动中国政治变革的核心领导力量。他们的抗争,更多可能表现为个体的、经济层面的自保行为,而非有组织的、政治层面的集体行动。这种"逼迫"可能加剧精英不满,但历史和现实显示,民营企业家更易成为受害者而非变革核心。若无更广社会动员或政策松绑,变革难由他们主导。
民营企业家朋友和大家同意AI的这个结论吗?
以后有机会,我会谈谈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政治变革领导力量的变迁及其未来。
_____________
为什么企业家再次选择束手跳楼?在五十年代初五反期间上海市有许多资本家在被工作组约谈后跳楼自杀。于是,市长陈毅留下了"风趣的"名句:今天又有多少空降兵?七十年之后的今天,又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被留置后选择跳楼自尽。
三问: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经营状况?他们在被留置期间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什么?
2025年4月至6月已报道的企业家跳楼自杀名单:
毕光钧金点子公司老板(纺织业企业家)2025年4月绍兴纺织业龙头企业老板,坊间传闻涉及商业纠纷或"被做局"。
刘文超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电梯业企业家)2025年6月54岁,浙江电梯巨头,警方称跳楼自杀。
沈康明浙江建投董事(建筑业企业家)2025年6月54岁,百亿市值上市公司董事,警方称坠楼身亡。
孙茵天朗控股集团董事长(房地产企业家)2025年6月19日公司讣告称"因病去世",但多方传言为跳楼自杀,涉及"体制性缄默"。
曾育周靓家居创始人(家居业企业家)2025年7月17日广州知名企业家,警方称可能与个人因素相关。
汪林朋居然之家(居然智家)董事长(家居零售业企业家,前湖北首富)2025年7月27日57岁,4月被留置调查,解除后数天跳楼。公司公告称"在家中不幸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