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主持:人工智能走俏 而人脑仍待探索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名主持:人工智能走俏 而人脑仍待探索
这已不再是一场科技竞赛,而是一场全球性的结构升级,是一场创造超越人类思考、学习和持久的机器的冲刺。当然,我并非贬低人工智能技术的好处,也并非说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坏的,然而这种投资的规模并非仅仅为了追求良性进步。一个更大的目标正在发挥作用,即占据知识主导地位,而为了保持这种优势,这些公司正在悄悄地宣称自己掌握着未来的权力。

人工智能不会感到惊奇,不会体验快乐,也无法理解自己生成的单词的含义。它只是寻找下一个最有可能的序列,并模仿人类智能的模式,但并不具备这种智能

我们正处于一种新型的军备竞赛之中,不是争夺武器,而是争夺思考机器。

各大科技巨头们正向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数十亿美元,将空地变成耗电的计算堡垒。微软(Microsoft)刚刚在威斯康星州开设了第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这是微软公司在威州33亿美元投资的一部分。谷歌(Google)正在投资250亿美元在全美最大的电力运营商PMJ互联网络上建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亚马逊(Amazon)正在将印第安纳州1,200英亩的玉米地改造成30个体育场大小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元宇宙(Meta)公司正在推出新的数据中心,位于俄亥俄州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和位于路易斯安那州、规模与曼哈顿相当、耗资100亿美元的“海伯利昂”(Hyperion)等数据中心。与此同时,甲骨文(Oracle)和OpenAI等科技公司已承诺在未来四年内为美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5,000亿美元。

这已不再是一场科技竞赛,而是一场全球性的结构升级,是一场创造超越人类思考、学习和持久的机器的冲刺。当然,我并非贬低人工智能技术的好处,也并非说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坏的,然而这种投资的规模并非仅仅为了追求良性进步。一个更大的目标正在发挥作用,即占据知识主导地位,而为了保持这种优势,这些公司正在悄悄地宣称自己掌握着未来的权力。

联邦能源官员警告说,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可能很快会占到全国电力消耗的20%。而目前这个比例仅为2.5%。这并非因为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而是因为我们建造的用于模拟人类的机器对电力的需求巨大。

然而,在制造更智能机器的狂热中,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我们正在制造的机器仍然无法完成我们大脑每时每刻都能自动完成的日常任务,比如形成原创思维、适应新情况、调节情绪或创造意义等。而且似乎没有人考虑到,人类大脑完成所有这些任务所需的能量甚至比一盏昏暗的灯泡还要少。

一个人的头骨里有一台活生生的超级计算机,拥有惊人的860亿个神经元,形成超过100万亿个突触连接(synaptic connections)。换个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大脑包含的电路比地球上所有技术的总和还要多,然而它的运行功耗却只有大约20瓦,比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充电器的功率还要小。人脑同时调节情绪、记忆、运动、道德、语言和注意力等。它能够做梦、即兴发挥、适应环境,即使受损也是如此。它不仅能计算,还能创造。

科学界确实取得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并且仍在继续。然而,事实依然是,用美国神经科学家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的话来说,人脑仍然是“我们在宇宙中发现的最复杂的装置”。

神经科学已经描绘出大脑的广泛功能,并观察到了大脑的放电模式,然而我们仍然不知道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仍然无法看到它们。我们不知道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创伤会重塑一些人的大脑,而另一些人则不会。我们不知道天才、同情心或洞察力是如何在生理意义上产生的。

这么看来,如果地球上最聪明的工程师仍然不了解他们头脑中的设备,那么我们到底想复制什么呢?

人工智能不会感到惊奇,不会体验快乐,也无法理解自己生成的单词的含义。它只是寻找下一个最有可能的序列,并模仿人类智能的模式,但并不具备这种智能。然而,我们却越来越多地教导孩子和成年人,认为计算机比他们自己更聪明。

尽管近几十年来,各领域的科学发现已积累了压倒性的证据,然而人类思维的全部力量和适应性仍未得到广泛的传授。很少有人知道人体每天会更新3,300亿个细胞,情绪状态会改变基因表达,而仅仅这些信念就能改变生物学。学校毫不犹豫地强调人类注意力的局限性,却很少教授专注心流的无限潜力。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充斥着对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恐惧,却很少赞扬创造人工智能的非凡之物。

一些强大的玩家从我们自认为不如机器的信念中获益,当然那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题了。现在,让我们停下来,记住:人类和人类的大脑并没有过时。人脑还未被完全发现。尽管数千亿美元的资金被投入到硅片、量子芯片和神经网络等方面的研究,然而智能领域最伟大的前沿或许仍然是我们头骨里那个三磅重的谜团。正是这个神秘存在创造了我们所制造的每一台机器。而这个神秘存在,并不知道自己的极限究竟在哪里。

作者简介:

凯‧鲁巴塞克(Kay Rubacek)是一位屡获殊荣的电影制片人、作家、演说家,也曾是!!:电视台(NTDTV)“生活与时代”(Life& Times)节目的主持人。她曾因倡导人权而被关押在中国的监狱,此后她一直致力于揭露现代全球形式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权。自2010年起,她一直为《..;时报》撰稿。

原文:Billions for AI, but No Clue About Ourselves刊登于英文《..;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04/225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