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哈根达斯中国门店接连关闭。(网络图合成)
“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的广告词一度风靡全国。过去20年,哈根达斯在中国迅速扩张,2017年,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能够占据全球销售额的一半。到了2025年,哈根达斯将要出售中国门店的传闻甚嚣尘上。
1996年,哈根达斯以单球售价高达25元的高端价格进入中国,在上海南京路开设首家专卖店后,凭借甄选进口原料、精致门店装修和情感营销,哈根达斯迅速锁定外企白领和情侣群体,二十年间在中国市场加速扩张。最辉煌时,哈根达斯中国市场400多家,而在全球总共有六七百家。
2017年,哈根达斯中国以一己之力,撑起母公司通用磨坊冰淇淋业务的一半收入。但2018年之后,其高端冰淇淋营收不断下降。
迫于成本压力,2024年,哈根达斯先后结束营业北京、南昌、南京一些门店。与巅峰时期400多家相比,哈根达斯门店数量降至263家门店。
2025财年三季度,通用磨坊的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哈根达斯CEO Jeff Harmening公开表示,哈根达斯在华店铺的客流量,出现了两位数百分比的下滑。
相比财报数据的下滑,消费者的感知要更加直观。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发文称,所在地区的哈根达斯门店不断减少,有的城市甚至已经没有了哈根达斯门店。
彭博社早前报导,General Mills正考虑出售其在中国的哈根达斯冰淇淋门店,可能寻求数亿美元的出售所得。消息人士透露,若出售计划推进,相关流程可能于今年启动。通用磨坊中国近期对外回应称:“对此谣传不予置评。”
昔日的“冰淇淋天花板”到底怎么了?
大.纪.元;评论文章分析认为,哈根达斯的衰落并非单一因素,而是信息差消失、竞争加剧、高运营成本、消费降级以及疫情冲击等多重危机交织的结果。
其中,经济持续低迷,财产缩水等因素导致消费降级作为核心驱动力,将哈根达斯的高端模式推向了市场边缘。
经济压力下,消费者不得不转向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蜜雪冰城冰淇淋2~10元,年销100亿支;传统品牌如雪莲、光明冰砖(1元左右)凭借怀旧情怀复苏。哈根达斯58.4元的客单价与77.4%消费者倾向10元以下冰淇淋的趋势严重脱节。
此外,社交平台上“比穷”文化盛行,年轻白领分享低成本生活方式,如抢12元盒饭、用15元做三菜一汤、重复使用面条料包等,这反应了经济下行中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差被打破,原本建立在“高端进口”标签上的品牌溢价逐渐破产。中国消费者发现哈根达斯在欧美国家价格亲民、随处可见,远非国内的“轻奢”形象,对品牌产生信任危机。
另外,国内市场份额被挤压。国产品牌如“野人先生”“罗曼林”“波比艾斯”迅速崛起,传统巨头伊利、蒙牛也持续迭代,中高端零售冰淇淋产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新茶饮品牌如喜茶、奈雪、库迪等跨界抢占冷饮市场份额,分流消费者。
面对消费降级的冲击,哈根达斯近年来不断推出各类打折促销活动试图挽回市场,但效果有限。分析称,哈根达斯的衰落并非孤例,钟薛高、茅台冰淇淋和联合利华(梦龙)等高端冰淇淋品牌同样面临困境,这些品牌的共同问题在于其高溢价模式与消费降级趋势背道而驰。
2025年钟薛高破产清算,拖欠供应商超2亿元,创始人林盛直播卖红薯“还债”。2025年初联合利华宣布剥离冰淇淋业务,称消费者转向低价产品,高端品牌梦龙市场萎缩。而曾经66元一支的飞天茅台酒心冰淇淋跌至9.9元,从高价网红到大甩卖,门店关闭,销量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