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北京郊区密云区辛安庄村因泄洪被淹。(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7月,全球多地接连爆发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事件,从亚洲、北美洲到欧洲及地中海地区,暴雨、洪灾、热浪和野火等灾害轮番袭击,造成数百人死亡、上亿人常规生活受影响。
美国破纪录热浪席卷
本周美国东南部迎来一波严重高温,打破多项观测纪录。气象局呼吁民众尽量减少外出并持续补水。
据美联社报导,7月27日,佛罗里达州坦帕(Tampa)国际机场首度突破100°F(摄氏37.8°C),创下自1890年开始观测以来的历史新高;之前最高为2020年6月的99°F(37.2°C)。
气象局指出,炎热天气将在周中达到高峰(约7月28日–30日),受到强烈高压脊(heat dome)影响,美国中部与东岸地区出现“危险且持久”的热浪。新泽西州、纽约市郊区多个郡持续发布极端高温警示,曼哈顿当日气温一度飙到97°F(36°C)。
体感温度(热指数,heat index)同样飙升。坦帕湾(Tampa Bay)与奥兰多(Orlando)地区的体感温度估计在113°F–118°F(约45°C–47.7°C),让户外工作者倍感负荷。
报导中说,多州已进入高温警戒,包括乔治亚、佛罗里达北部、田纳西、密西西比与卡罗莱纳等地,影响人口超过1.85亿人。多个城市发布警示,提醒老年人、孩童、慢性病患者与户外工作者做好防暑措施。
加拿大高温野火
近期,加拿大多地持续高温,体感气温甚至高达摄氏40多度。《环球邮报》报导,多伦多已发出第五次高温警告,连续21天发布高温警告。高温警告也覆盖西部BC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摄氏37度。
高温引发公共卫生警告,当地政府启动了应急计划,医院报告急诊就诊人数增加。
加拿大十多年来第二严重的野火季节,今年提早爆发,迄今已烧毁超过20,000平方公里,25,000多人撤离。而2023年的“僵尸火”(Zombie fires)仍继续延烧,严重影响加拿大空气质量。
中国北方洪灾北京密云全年雨量几日倾泻上海狂风暴雨
中国首都北京在7月27日至29日间遭遇罕见暴雨,导致严重城市洪灾。据报导,连日豪雨使北部地区在短短三至四天内累积降雨量高达543毫米(21.3英寸),相当于当地全年降雨总量(约23英寸)。
截至31日中午,官方通报至少44人死亡,其中包括密云区一所养老中心死亡的31人,另有9人失踪。此次洪涝造成30余万人受灾,2.4万间房屋受损,242座桥梁和756公里的道路受损。
2025年7月29日,北京市郊密云区辛安庄村遭暴雨袭击后,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大片住宅区和农田被淹。(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7月29日北京密云水库正在泄洪,(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北京周边超过8万人被迫撤离,136个村庄停电,30多处道路严重受损,通讯线路中断。密云水库水位达到1959年建库以来最高纪录,被迫紧急泄洪。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也称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河北省同样遭受重创,多地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承德、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地80多个站点雨量达到大暴雨级别。内蒙古、山西也遭暴雨袭击,多地出现内涝。气象专家称,今年北方雨季降水量较往年同期高出30%。
另外,受强热带风暴“竹节草”影响,上海周三(7月30日)遭遇强降雨与狂风袭击,造成严重灾情,约28.3万名居民被紧急疏散至安全地带。当天下午,上海市气象局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为中国气象预警第二高级别警报。持续强降雨导致市内多条道路积水,交通受阻。
根据官方消息,浦东与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受天候影响,约三分之一航班被迫取消,涉及超过640架次。市政府已开放超过1900个临时避难所,为受灾民众提供紧急庇护。
气象部门指出,“竹节草”于30日凌晨4时30分首次在浙江沿海登陆,随后北上,并于上海二次登陆,登陆时最大风速达每小时83公里。受此影响,上海市多区降雨量急剧上升,防灾压力陡增。
纽约市强降雨:一小时暴雨成灾 地铁瘫痪
7月14日至15日,纽约市及新泽西北部遭遇突发性强降雨,创下1943年以来第二高降雨纪录。中央公园在短时间内降雨达2.64英寸,打破1908年1.47英寸纪录。宾州兰开斯特县(Lancaster County)5小时降雨超过7英寸。
新泽西州普兰菲尔德市(Plainfield)两人被溪水冲走身亡,21起水上救援在联合县(Union County)展开,宾州亦有16起救援行动。
曼哈顿市多条地铁线路中断,28街站完全被淹,拉瓜迪亚(LaGuardia)和纽瓦克(Newark)机场一度暂停航班。新泽西州长宣布紧急状态,纽约市紧急管理部门向全市发布强降雨警报。大都会运输署(MTA)共从地铁系统抽出1,600万加仑积水。
2025年7月14日下午,纽约下起大雨,曼哈顿28街地铁站内地板的排水孔在喷出大量雨水。(英文新!唐!人:电视台视频截图/Courtesy of Juan Luis Landaeta)
欧洲热浪:十日夺命2300人 65%与天气直接相关
据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日前一份研究指出,今年六月下旬至七月初,欧洲遭遇严重热浪,约有2,300人可能因高温原因死亡,其中65%(约1,500人)与天气有直接相关。研究范围涵盖12座主要城市,人口超过3,000万人,包括巴塞隆纳、马德里、伦敦和米兰等地。
研究指出,在这些城市中,热浪侵袭下温度上升多达4°C。
另有报导,西班牙格拉纳多(Granada)录得46°C高温,葡萄牙莫拉(Moura)更达46.6°C。研究认为,气候变迁使热浪温度上升2至4°C,显著提升危险程度。法国部分地区更爆发野火,数万人被迫撤离。
地中海地区:海洋热浪与野火叠加
地中海地区今年夏季海面温度升至30°C,比平均高出5°C至6°C,62%的海域受影响。土耳其有超过5万人撤离,17人以上死亡;希腊则有5,000名游客与居民紧急转移。西西里岛农业损失高达27亿欧元。
专家警告海洋热浪将持续至秋季,对渔业、旅游业造成严重打击。CBS News报导,该地区保险业近八年有七年赔付额超过1,000亿美元,今年或再刷新纪录。
台湾南部:丹娜丝台风及豪大雨双重冲击
台湾在7月初遭受中台“丹娜丝”(Danas)正面袭击,台风以创纪录强风在西部人口稠密地区登陆。据报导,台风造成2至4人死亡,超过700人受伤,880,000户停电,地方政府共接获9,391件灾情通报。
仅三周后,7月28日至29日,又有低压系统带来豪雨重创南部地区,迫使约3,000人撤离,多个城镇与村庄街道被洪水淹没。中央气象署警告南部山区未来几天可能有高达900毫米(35.4英寸)的大豪雨或超大豪雨,恐引发更多洪水和土石流。官方指出,部分灾民仍在丹娜丝台风后修复家园,复原工作雪上加霜。
美国德州山区:国庆日洪水酿138死
美国德州丘陵地带在7月4日至7日间因豪雨引发灾难性洪灾,瓜达卢佩河(Guadalupe River)水位在45分钟内暴涨26英尺(近8米),短时间内降雨量高达20.33英寸,为当地四个月雨量总和。根据《德州论坛报》(The Texas Tribune),洪水夺走至少138条人命,80,000多人紧急疏散,部分夏令营及居民区几乎被洪水冲毁。
2025年7月6日,在德州亨特(Hunt)地区,搜救人员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或被洪水卷走的人员遗体。(Jim Vondruska/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Getty Images via AFP)
专家指出,此次灾害由墨西哥湾高温海水及残余热带系统携带大量水汽造成,前期干旱使土壤硬化,导致暴雨难以渗透,加剧洪灾破坏力。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签署重大灾难声明,启动联邦救援行动。
全球7月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根据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Copernicus)与《耶鲁气候联结》(Yale Climate Connections)资料,2025年6月为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7月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显示地球气候系统波动性剧增。
世界气象组织(WMO)指出,气温升高1.5°C将带来更短时、更猛烈的降雨,以及更频繁的洪水、干旱和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