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句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
《大学》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大学》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其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大学》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
——曾子《大学》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
《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大学》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大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日内省,使己之德新,使己之心新。此新便是近仁。)
《大学》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曾子《大学》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参《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曾子《大学》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