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NN》22日报导,美国总统川普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与日本达成“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协议,不只宣称可创造数十万个工作机会,还强调这项协议将让日本对美投资高达5,500亿美元(约新台币16兆元)。根据川普的贴文,美国将对日本商品课征15%关税,并自信地表示“美国将获得90%的利润”,然而细节尚未公开。
▲石破茂若真于8月底请辞,自民党下一人选能否顺利当选首相仍具风险。(图/美联社/达志影像)
专家:此次关税对日仍算有所进展
川普直言:“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贸易协议之一,日本会开放汽车、稻米和其他农产品进口,美国则征收15%的关税,这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份协议被视为川普在8月1日自订关税大限前的重大胜利。然而,开放后是不是会对日本造成重大冲击?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协会秘书长谢文生,今(23日)接受《三立新闻网》采访表示:“其实这一次谈判结果,对日本来说还是有进展的。因为即便开放了汽车、稻米进到日本,但因为日本地理环境与美国不同,美制车型通常比较大,对于开在日本道路上会是一个问题;而稻米部分,因为日本人本身文化习惯的因素,即便开放了美国产品进口,但日本消费者要不要买单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事实上影响不大。”
谢文生并补充提到,其实真的该注意的是日本将对美国的投资,这才是川普真正要的!因为可以带动美国就业机会和市场,其他条件其实只是川普的烟雾弹。
日媒:石破茂将于8月底宣布确定请辞与否
不过关税出炉仍在日本国内引发政治动荡。根据日媒《读卖新闻》、《每日新闻》23日报导指出,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参议院选举大败后,起初坚持留任,但因党内要求退位和批评声浪越来越多,导致石破不得不重新考虑。将在当地时间23日,在与自民党最高顾问、前首相麻生太郎、现任自民党副总裁、也是前首相菅义伟,以及前首相岸田文雄等人会谈后,于8月底宣布辞职与否。
对此,学者谢文生表示,“请辞的几率的确很高。而会选在这个时间点,很可能是因为关税谈判告一段落,也可以算是石破执政交出的一张漂亮成绩单,然后再将政权转交。”不过谢文生也说道,这对自民党来说也有风险,因为当石破茂请辞总裁(类似于党主席)后,自民党要再进行补选;而党内选后所推出的人选,是否能顺利再选上首相仍是充满不确定性,或许这也是自民党持续在考量的关键。
▲川普称,此次关税是与日本达成“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协议。(图/美联社/达志影像)
川普曾抱怨日本不买美国米
根据美国商务部资料,日本是美国第五大进口来源国,去年对美出口1480亿美元(约新台币4.3兆元),其中包含汽车、零件与农工机械。过去双方谈判曾因汽车进口与稻米关税卡关,川普甚至抱怨:“他们不买我们的稻米,却有严重稻米短缺。”
印尼、菲律宾相继让步
与日本一样,印尼和菲律宾也在川普政府的关税压力下迅速签署协议。《纽约时报》22日报导,印尼已同意将几乎所有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降为零;美方则保留19%的进口关税,若商品含有中国、俄罗斯或越南原料,税率将提高至40%。
印尼还将向美国购买45亿美元(约新台币1千3百亿元)农产品、15亿美元(约新台币4.4百亿元)能源,并同意接受美国FDA与汽车安全标准,放弃世贸组织提案,终止对电子产品跨境课税的努力。
另一方面,川普也宣布与菲律宾达成贸易协议,菲国商品出口美国须缴19%关税;美国商品进入菲律宾则全面免税。双方还承诺扩大军事合作,不过这份协议的详细条款尚未完整公开。
白宫表示这类协议将“帮助美国缩减贸易逆差”。
▲加拿大总理卡尼强硬表示,不会对川普关税轻易买单。(图/美联社/达志影像)
加拿大不买单
而加拿大是少数不愿妥协的盟友。面对川普威胁自8月1日起对加国商品加征35%关税,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表明立场:“我们的目标不是不计代价地达成协议。”
卡尼强调,加拿大会在有利本国的情况下谈判,否则宁可不签。他透露,加国官员本周将持续在华府磋商,“这是场复杂的谈判,我们会用尽所有时间争取最好结果。”
加拿大官员普遍对川普态度保留。安大略省(Ontario)省长福特(Doug Ford)表示:“川普谈判风格反复无常,今天说好,明天就变脸。”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长尹大卫(David Eby)更直接呛声美国大使胡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回应对方将加拿大形容为“难搞贸易伙伴”的说法:“如果坚守主权与捍卫工作机会就是难搞,那我们很自豪是这样的加拿大人。”
欧中关系也紧张
在川普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压之际,作为川普贸易战中两个最大目标,据《CNN》22日报导,有一派分析原以为欧盟与中国可能因此走得更近、寻求共识,然而中国与欧盟在高峰会上却是陷入紧张气氛。欧洲理事会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与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预计与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但外界普遍预期难有重大突破。
欧盟抱怨中国大量补贴产品“淹没欧洲市场”,并对中方限制稀土出口、持续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感到不满。范德赖恩更警告:“中国正将其在稀土的准垄断地位武器化,破坏全球竞争。”
北京则反击欧盟对电动车课征高关税,并祭出对欧洲医疗设备的限制反制。中国商务部指责欧盟新制裁损害双边贸易关系,称“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尽管北京近期稍微让步,但部分专家仍认为“双边不太可能达成实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