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当局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部署于微信、QQ、抖音等主流社交平台后台服务器,强化言论审查。(STAN HONDA/AFP/Getty Images)
中共国家网信办近期下令各大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加强对聊天软件内容的监控,要求全面接入关键词搜索与二次数据分析系统。多位受访网民与业内人士透露,当局正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部署于微信、QQ、抖音等主流社交平台后台服务器,对用户的聊天记录、语音、图片等信息进行持续扫描与深度识别。有网民仅因发出“一尊”二字,即遭警方约谈数小时。
中国互联网平台言论被再度收紧。北京网民陈先生7月23日告诉大.纪.元;记者,不久前,他因在微信群中发送“一尊”两个字,接连被海淀公安分局传唤两次。他回忆称:“派出所网警直接问我,你说谁不行?干嘛说他(习)啊?我根本没提到老习,还是被叫去问了五个小时。对方还说‘你只要一提到他,我们就得处理’,我感觉他们也很无奈。”
陈先生还透露,警察在过程中无意中表示,北京已有数万名网警专职网络审查与数据分析,工作强度“甚至超过刑警和片警”。“这些人从早到晚看屏幕,分析成千上万条聊天记录和账号行为。既然北京如此,其它城市与北京应该差不多。”
网络安全领域人士周飞(化名)表示,微信等平台已接入网信办统一部署的“智能舆情监测系统”,不仅对公开动态实时监控,也会重新扫描后台储存的语音、文字、图片等内容。他说:“以前聊天记录只是备份,现在是反复分析,哪怕是几年前的记录,只要触发敏感词就会被标记。”
身在海外的周飞进一步介绍,网信办今年起推广多套新型AI审查系统,可识别谐音、拼音、表情符号及图像中的文字,后台系统全天候运行。每条可疑信息都会生成报告,并交由专人审查。他说:“现在连点赞、转发、浏览频次等行为也被记录与量化。后台会追踪你在群里说了什么、谁给你点赞、你转发了哪些内容,全都存在数据库里。”
河南网民吕先生表示,他在多个平台已被封号十余次:“有时我还没发言,账号就被封。有朋友留言,自己能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这说明平台设了‘隐形屏蔽’,你的发言根本传不出去。”
这种“看得见自己,别人看不见”的机制已成为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普遍现象。表面看账号正常,实则已遭“限流”或“沉底”,几乎无法再传播信息。
IT业内人士高强(化名)指出,此轮审查力度远超以往,涉及腾讯、字节跳动、快手、阿里等多家大型平台。他说:“只要发生风吹草动,网信办会立即发函,要求删帖、封号、交出用户信息,有的平台甚至设立专人团队全天候配合政府。”
高强警告说:“现在不是你说了什么才会被查,而是你以前说过什么,平台也会主动回溯分析。哪怕只是转发、点赞,也会被算法标记,形成行为档案。”
记者观察发现,过去三个月,中国社交平台上的政治性发言显著减少。曾广泛流行的谐音字、拼音首字母缩写、表情符号替代等“避审”方式也被识别封杀。如今,用户更多通过转发海外截图、自媒体页面,或干脆保持沉默来规避风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交平台前员工告诉记者:“我们每天收到来自网信办的封锁清单,指明哪些关键词、话题需要处理。平台不看你说得合不合理,只要沾到敏感词,就自动封号或限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达11.0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8.6%,其中手机网民占98.6%。这意味着,几乎每一位网民的社交活动都处在全天候的技术审查之下。
高强最后提醒公众:“现在不是封你一个账号那么简单了。如果言论被归类为‘有组织’或‘传播广泛’,不仅封号,还可能被传唤、行政拘留,甚至刑事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