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始终未被攻陷,乌军仍在多条战线上顽强抵抗。分析指出,除了乌克兰本身的抵抗意志外,外国志愿军的投入与北约国家的长期支援,是撑起这场战争的关键力量。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目前活跃在乌克兰战场的外国佣兵来自至少5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乔治亚、墨西哥与哥伦比亚。他们主要在苏梅州与其他前线地区与乌军并肩作战,执行战术任务或填补人力空缺。
然而,部分佣兵的战场表现引发质疑。例如墨西哥籍佣兵曾被部署于乌克兰第25空降旅,却在俄军的夜间精准空袭中遭遇毁灭性打击。俄方使用 FAB-1500滑翔导引炸弹摧毁了佣兵驻扎地,导致集体阵亡。这起事件突显出部分拉美佣兵虽看中乌克兰提供的高额报酬,却低估了前线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成为战场上的“炮灰”。
与此同时,哥伦比亚佣兵成为乌克兰近月来的“主力援兵”。7月初,乌军第47机械化旅通过私人军事公司引入第一个成建制的外籍志愿营,成员多为哥伦比亚人,另包括秘鲁、巴西、津巴布韦、意大利与墨西哥籍志工。乌军对这些佣兵评价甚高,强调他们不仅在火线表现英勇,更在前线成功对抗俄军精锐部队与朝鲜特种兵,并勇敢救出受伤士兵。
另外一支哥伦比亚志愿联队则被编入乌军第49独立突击营“喀尔巴阡部落”,部署于顿巴斯克雷明纳战线。乌军指挥官更进一步表示,已有约2,000名哥伦比亚人抵达乌克兰,成为继澳大利亚与阿塞拜疆之后的重要战力来源。
但俄方对此趋势高度警惕。俄罗斯多次警告,任何国家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都可能成为其报复对象,北约国家虽未正式参战,但透过提供军备、资金与“佣兵途径”间接介入战争,已触碰俄方的战略红线。
北约对乌克兰的深度支援也未停歇。除了源源不绝的武器援助外,部分成员国甚至依据美国倡议,计划将军费提高至川普要求的GDP的5%,进一步强化军备供应。乌克兰在军工体系屡遭轰炸下仍能维持战力,正是仰赖北约在后方的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