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加州圣安塞尔莫(San Anselmo),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显示着 Temu应用程序徽标。(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7月17日,肯塔基州总检察长拉塞尔‧科尔曼(Russell Coleman)表示,该州已对Temu公司提起诉讼,指控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秘密收集大量美国用户的个人数据。
Temu是来自中国的电商购物平台,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是中国拼多多控股(PDD Holdings)的子公司。
肯塔基州在向伍德福德县巡回法院(Woodford County Circuit Court)提交的起诉书中,还指控Temu公司侵犯了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
法庭文件显示,该州的调查发现,Temu应用程序中的“代码级行为”(code-level behaviors)允许其在用户不知情或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起诉书称,这种行为对用户隐私和公共安全构成了威胁,部分原因是Temu公司的部分业务在中国开展,而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允许中共政权“不受限制地访问”属于中国公司的数据。
法庭文件称,调查人员指控Temu应用程序收集了“数量惊人”的敏感数据,“远远超出了正常业务过程中所需的范围”。
“敏感数据的例子包括用户的GPS精细地理位置、用户手机上所有其它已安装应用程序和关联账户的列表、用户手机连接的蜂窝数据和WiFi网络以及手机检测到的所有WiFi网络。”法庭文件写道。
起诉书称,使用Temu应用程序导致隐私风险并不是无心之失,而是该应用程序有意识设计的一部分。
起诉书还写道,该应用程序“一旦下载到消费者的手机上,就可以编辑自己的代码”进行自我伪装。起诉书指出,这有可能使该程序得以利用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和其它数据,或“以未知和不可知的方式控制消费者的设备”。
个人身份信息是指可用于识别特定个人的任何数据,包括姓名、地址、社会保险号、出生日期、性别和IP地址等。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以发送通知的形式出现。根据起诉书,Temu鼓励用户向其他人推荐该应用程序,推荐成功的用户可以换取积分和礼品,如免费的日本任天堂(Nintendo Switch)电子游戏卡等。
法庭文件援引美国灰熊研究(Grizzly Research)公司2023年的一份报告称:“一旦将个人信息提供给Temu公司,它就会反复发送垃圾邮件,进行信息轰炸,以及持续骚扰和利诱等。”
除了Temu平台本身,第三方也会向用户发送垃圾邮件通知。然而,“即使在用户从设备中删除该应用程序后,这些邮件和通知仍然会继续发送。”起诉书补充道。
Temu公司否认肯塔基州的指控,称其“毫无根据”,只是基于“网上流传的错误信息”。
Temu公司发言人7月20日通过电子邮件告诉《大.纪.元;时报》:“我们断然否认这些指控,并将积极为自己辩护。”
Temu由中国电子商务巨头“拼多多控股”(PDD Holdings)所有,于2022年在美国上市。该公司以“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的口号而闻名,向美国消费者销售中国制造的低价商品。
近年来,Temu平台的人气急剧上升,2023年成为苹果公司下载量最大的免费应用程序。法庭文件显示,用户每天花在Temu平台上的屏幕时间是其竞争对手亚马逊(Amazon)的两倍。
起诉书中将Temu平台的成功归功于口口相传和强势营销,特别是在2024年美国超级碗(Super Bowl)橄榄球总决赛期间投放广告,以低价产品为特色大力宣传,以这种竞争手段迅速占领美国市场。
事实上,这次肯塔基州针对Temu公司的起诉并非首例。2023年,苹果公司(Apple)出于对产品虚假陈述和可疑数据收集行为的担忧,暂停了Temu应用程序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的销售。同样,谷歌(Google)在发现Temu的姊妹应用“拼多多”(Pinduoduo)含有恶意软件之后,于2023年3月将其从Google Play商店下架。
其它几个州也对Temu公司采取了法律行动。内布拉斯加州总检察长迈克‧希尔杰斯(Mike Hilgers)上个月对Temu公司提起诉讼,批评该平台缺乏有意义的退货政策,指出除了存在隐私问题外,消费者买到的是低质量产品,而不是该平台承诺的高质量商品。
“对于内布拉斯加人来说,该平台没有任何有意义的退货程序,让消费者无法拿回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希尔杰斯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而阿肯色州总检察长蒂姆‧格里芬(Tim Griffin)则说得更加直接。格里芬在去年6月宣布对Temu提起诉讼的新闻稿中说:“Temu不是亚马逊或沃尔玛(Walmart)这样的线上市场。它是一家窃取数据的企业,将在线销售商品作为达到目的手段。”
2023年,蒙大拿州以安全和隐私为由,禁止政府设备使用Temu应用程序。禁令还包括其它与“外国对手”挂钩的应用程序,如TikTok、微信和Telegram等。
原文:Kentucky Sues Temu Over Massive Data Collection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