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中国医疗大变局开始 没人能置身事外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破防了!中国医疗大变局开始 没人能置身事外—过半医生,收入大跳水?医学生破防了
作者:

不知道看了这个新闻,今年还有多少考生,会选择报考医学专业?

华医网最近发布了一个《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参与调研的医务人员的薪酬,2024年下降的占比达57.9%。这比例相比前一年,足足增加了20%。

图源:华医网《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

或许有人会说:学医本就不该为钱,治病救人才是初心。

但更骨感的现实是,这两年的DRG和集采等医改制度,可能正在动摇着年轻人学医的根基。

要知道,医学人才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优秀的医生都是从无数临床经验里蹚出一条路来的。

但在DRG的改革下,医生不仅要救人,还得学会精打细算地控制费用。

去年,一位上海胸科的顶尖医生,因治疗一名食道癌患者超支,工资被扣了1.4万元,引发全网关注。

在这种制度压力下,不少医院和医生自然会更倾向收治标准化、风险小的患者,而对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的患者则更加谨慎。

这种选择性收治,带来的隐形危机什么?

最主要的就是,限制了年轻医生对疑难杂症的探索,导致接触病种单一化,临床经验积累受限,就像是“只在浅水区学游泳

此外,集采之下,一些医生为了完成集采的带量指标任务,也只能被迫优先使用中选的药品和耗材,处方行为无形中就从“患者需要什么”转向“政策要求什么”。

指挥棒变了,所有动作都有可能变形。即便效果不佳,质量不稳,有时候专业判断也被迫让路。

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名年轻医生,被迫习惯了“集采目录优先”的处方模式,而非基于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长此以往,诊疗能力会不会弱化?

还有就是,在年薪制工资改革下,以往科室自主创收的路被堵死了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副作用就是,医生、医院一块吃大锅饭。

基层医生,可能陷入重复性工作,难以获得成长机会。中层医生,也缺乏向上突破的动力。

而顶尖医生呢?无论多么努力提升医术、多么用心救治患者,收入水平都面临制度性“封顶”,甚至可能会因此选择离开公立体系。

之前DRG和集采,大家预测,效果更好的进口原研药、特效药、创新药,更好的器材、更好的疗法会流向外资医院、民营医院和一些特殊的体制内医院。

如今看,好的医生也是一样。

一场医疗大变局已经展开,从医生到学生,再到无数的患者,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智谷趋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19/224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