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记者北京采访遭拦截 外媒成监控对象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澳洲记者北京采访遭拦截 外媒成监控对象

安保人员拦截围堵外媒记者。(视频截图)

7月14日,随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的澳洲广播公司(ABC)记者在北京鼓楼街区拍摄时,遭数名安保人员拦截并一度被限制人身自由,最终在澳洲驻华使馆介入下才得以离开。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有学者指出,中国对外媒的监控与干预已日益常态化,反映信息控管正在全面升级。

据ABC新闻画面显示,记者斯蒂芬·杰杰兹(Stephen Dziedzic)当天正在拍摄北京东城区鼓楼附近的老街生活场景,突然被几名身穿制服的安保人员上前围堵,对方要求他立即停止拍摄,并声称“这里不能拍”“你拍的内容违法”。现场一度发生言语冲突。ABC称,斯蒂芬被“临时扣留”,但未受到正式指控。

斯蒂芬在镜头前表示:“我们被几名制服安保打断,我认为他们是地方政府雇来的巡逻人员。据我们了解,澳洲驻华大使馆已完成相关沟通,并通知了中国(共)外交部。我们持有合法签证,也获得拍摄许可,但这些信息似乎未传达至基层。结果,我们被安保人员围住,无法继续拍摄。”

画面显示,多名穿制服及便衣的保安在记者周围站立,形成包围态势,面无表情,未作回应。

北京朝阳区某街道居委会退休人员夏薇(化名)向..;透露,近年派出所早已要求基层人员留意外国人在社区的活动,尤其当他们手持相机或摄录设备时,需格外警觉。

她说:“这要看外国人拍什么。像拍下水道、破旧房子、乞讨的或残障人士都不行,得立刻报告派出所,还不能让人跑了。”

夏薇补充说,她在街道办工作的女儿也接到类似通知。遇见外国人拍摄时必须上前询问其身份、所隶属媒体及拍摄目的。“现在北京就是‘全民皆兵’,感觉像我们小时候‘上山下乡’那时候。”

对比改革开放初期:从“默认许可”到“全面防范”

相比当下的高度警觉,北京独立媒体人张女士(化名)接受大..;采访时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外媒在街头拍摄常引来民众围观,但大多数人认为“是政府安排的”,很少主动干预。

她说:“以前就算是公安也不常干预。现在不一样了,小区保安也会上前喝止记者拍摄,甚至要求删除素材。”

中共法律并未明文禁止外籍记者在公共场所拍摄,但多位观察人士指出,实际操作中,外媒记者常遭“临时干预”或“任意限制”。

熟悉媒体政策的学者张铭(化名)接受采访时表示,鼓楼区域近年来成为当局重点维稳地带,外媒在此拍摄“极易踩雷”。

“我们听说不少外媒记者在中南海、国家信访局、内蒙古新疆等地遭遇尾随、查验、驱离甚至被迫中止采访,有时连中国本地媒体也难幸免。政府并不说明理由,而基层安保也缺乏专业培训,使外媒在华采访日益困难。”

传媒政策研究者宋霞(化名)表示,自2023年7月1日新版《反间谍法》实施以来,政府对外媒的态度已发生转变。

“官方将舆论安全等同国家安全,对外国媒体的策略也从‘管理利用’转向‘防范限制’。即便是拍鼓楼、前门,基层人员也可能视之为安全风险源,加以干预。”

宋霞强调,当下中国对任何非官方拍摄行为都持高度戒备,“未经批准的摄录行为往往被视为扰乱秩序,甚至涉嫌刺探情报。外媒在华采访空间持续收缩。”

关注中澳关系的资深媒体人张女士认为,尽管两国近来高层互动频繁,但中共对外媒的警惕并未松懈。

她说:“外媒记者不能以为采访内容不敏感就没问题。在当局看来,敏感的是你的身份,而不是你采访了什么。”

张女士还说,许多地方官员和安保力量将“外国记者”与“敌对势力”“造谣媒体”画上等号,“先控制、再请示、最后放人”成为常见流程。

此次事件正值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与中共党魁习*近*平、总理李强会晤期间。张女士认为,事件表明在高层外交表面“破冰”的同时,制度层面对外媒的压制可能再次引发澳洲方面对中共限制新闻自由的忧虑。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记者欣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16/224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