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闻杭州作家傅国涌凌晨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也非常痛心。他才59岁,正当壮年,无病无恙,怎么就蓦然告别人生?
傅国涌文笔雄健,著述很多,已广为流传。我书架还放着他送的几本书。他是开放杂志的长期作者,以前经常来往。自香港局势有变后,大陆和海外朋友不再来香港,与傅国涌已多年未见,不过仍可以在网上看到他的文章和消息,还偶尔通通微信,知道他仍然在坚持著述不断,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
傅国涌不是一般文人作家,他是一个对社会抱有很强烈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参加过民主运动,为此坐牢两年。出狱之后,他坚持自由写作,以自由主义的立场梳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以图为现代中国转型贡献他一份文才。傅国涌不但写书,也编书,有两部书是由开放杂志社出版。第一本是2001年他和另外几位中国大陆作家编写的《脊梁——三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评传》,介绍了当时仍活跃在中国大陆的四十多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傅国涌称许他们为当代中国的脊梁,此书寄托了他对自由主义在中国成长壮大的希望。第二本是2008年林昭遇难四十周年时,他为纪念林昭而编写的文集《林昭之死》,收集有28位作家的纪念文章。他在后记中写道,林昭“已经成为中国人反抗极权的一个象征,一个令后极权望而生畏、寝室不安的存在”,“林昭的思想已经转化成了一个老大民族争取自由的重要本土资源。”因此在2007年,他决定“要为林昭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就编了这本书。
编这本书时候,他来了趟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学服务中心做了一次有关林昭的演讲,披露了林昭很多信息,在后来的私下谈话中,我了解他其实不光是为林昭编了这本纪念册,还收集了林昭很多资料,准备为林昭写传记。现在傅国涌走了,他的林昭传记是否将永远遗恨?或许有待他人来帮忙完成。
傅国涌近年开始从事青少年人文公民教育,常在他的微信上看到他组团办班教学,带着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奔波于海内外的人文教育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朋友感慨说,在目前精神禁锢如此困难的时候,写本书做点事障碍重重,动则得咎,很多人干脆就躺平了,但傅国涌这位书生没有躺平,他想到了可以从人文教育下一代着手,为未来自由中国养成有公民意识有文化教养的新公民,可以说是高瞻远瞩,真了不起。
记得有次傅国涌来香港,我和他谈起新西兰的周素子前辈,两人都是温州作家,是同乡,也是熟人,傅国涌对周素子身世如数家珍,周素子有个哥哥周昌谷生前是著名画家,傅国涌说有过为周昌谷写传的念头。如今两位温州作家赠送的书还在我家的书架上,但故人已先后离去。
傅国涌走了,他要写的好多书还未写,要做的好多事还未做,令人扼腕叹息。
对这样一位有历史感、有时代感、有社会公民意识,还有才华和热情的书生,竟然天不假年,难道真的是老天爷嫉妒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