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打井的故事,勤快人虽然勤于照着水源打多个井,但总是太浅而不能出水,懒人总是照着水源打一个井,直到出水为止。
还有另外一种打井模式,浅井水苦涩而咸,深井水才清甜甘洌,因此短浅的人不是打不出水,而是只愿打出咸水井,只有目光长远的人才能打出甜水井。而这也成为当前社会现状——太多人目光短浅,极少人真正做到眼界长远。
现代国家立国基础均是商业,因此以产业界产销为例,翻遍中国产业界,发现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销售,而对生产最重要的质量却弃之不顾,所有关键问题都在于质量,从坍塌的桥梁、体育场馆、烂尾楼,到学校食堂饮食安全,只关注数量,置质量于不顾。
更形象地说,中国几乎所有产业把精力用在扩展渠道上,只加强渠道上的竞争,也就是只顾着打井,从不关心井里能否出水,是否是甘甜的水,反正只要努力多挖井就好。
虽然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产量质量可以做到世界上乘,但产品总在低劣里游走,严重降低产品质量在渠道上竞争,伴随着房地产的是如火如荼的底商,批发零售走向社区,伴随互联网兴起走的是电商,革了批发零售渠道的命。
再然后是互联网直播平台兴起,知名主播一场销量比电商效率更高,因而几乎在革电商的命,中国产业在渠道上日新月异,然而却在产品质量上越发省钱,如一些主播讲女性服装越来越节省面料,根本上因为能节省成本,还讲主播身上穿的跟卖的根本不是同一款,面料远远不是同款,所以在购买者身上全无效果。
中国是世界工厂,质量好的一面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质量差的一面是相对于本国来讲,但对本国更要准确来说是销售工厂,让产品到达购买者,到此就已经完结。这种模式也几乎是税收模式决定,增值税意味着生产环节纳税的生产者才是能为税务机关带去收入,意味着能被睁只眼、闭只眼,而产品到达购买者再无须缴纳税收,因而像电动车类产品可以被生产、被销售,却极可能被禁止上路,罚款、没收成为常态。
因而社会常态就是,执着于挖浅层的咸水井,却极少人愿意往深层里挖,直到打出甜水井,却极不幸地广泛存在,因而是在战术上无比勤奋,在战略上却懒惰万分,虽然表面上看最努力,深层里只会看到无功的徒劳,不过在自我欺骗,以及欺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