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市大足区玉滩水库河畔的峭壁上,文物保护工作者新发现了6龛宋代摩崖造像。(视频截图)
近日,重庆市大足区玉滩水库水位下降,河畔峭壁上的6龛宋代摩崖造像露出水面,这些造像雕刻工艺细腻、生动,反映了宋代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的交融。
封面新闻报导,这批摩崖造像分布于高3米、宽6米的峭崖上,从左至右共6龛,共计27身造像。其中第2至4号龛规模突出、保存完好。
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馆员邓启兵表示,今年开春以来,大足区降雨量偏少,玉滩库区水位一再下降,造像得以“水落石出”。
邓启兵表示,这些造像题材在大足石刻宋代佛教造像中大量流行,特别是第3号保存的力士像与石篆山石窟第7号三佛龛中的力士像如出一辙。此次新发现不仅丰富了大足石刻艺术题材类型,而且对于考察巴蜀地区宋代水月观音等造像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介绍,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有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期,因水位下降,大陆多地的水库的佛像显现出来,引起公众关注。
6月份,四川安岳书房坝水库的20多个雕刻的佛像露出。
陆媒实地探访发现,在佛济寺摩崖造像现场看到,石狮和一块巨石四周雕刻的20多个佛像在今年完整露出,“捧绣球”的石狮在水库边相视而坐,仿佛在对话一般,巨石四周的佛像各不相同,刻得栩栩如生。在地势更高的崖壁上,还有部分常年可见的摩崖造像。
当地文保员(也是当地居民)邓永福表示,自1974年水库蓄水以来,佛济寺被水淹没的摩崖造像几乎每年都会露出佛头,连同地势更低的石狮完整露出也出现过10多个年份,每年露出时间有两三个月。2020年以来,有三年完整露出。此处摩崖造像在2020年被外界知晓后开始“走红”。
在此前,河南省鹤壁市一地也出现类似情况。
5月底,鹤壁市淇县夺丰水库水位下降,露出一处石洞。石窟洞壁四周布满佛像,造型精细,栩栩如生,洞内还有较深的积水。
网友称,这个洞为千佛洞,还有人来打卡。
据淇县发布消息,前嘴石窟,开凿于东魏时期,千百年来一直藏匿于人迹罕至的峭壁之上,上世纪中期又因夺丰水库的修建沉没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