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机场三跑系统本月28日全面投入运作。资料图片。(余钢/大.纪.元;)
中国的低空经济,虽然政府的调子很高,但空域管制下的低空经济模式创新受到压制,盈利不可预期,可能又是一个吞噬民营经济和资本的陷阱。顺丰旗下的丰鸟科技折翼无人机的案例,或许对你能有所启发。
顺丰的“天网”战略效仿美国FedEx
顺丰控股作为物流业的龙头,其“天网”战略是模仿美国FedEx和UPS的“航空枢纽+三段式航空运输网路”运营模式,即“鄂州航空枢纽”+“干线大型有人运输机(顺丰航空)+支线大型无人机(丰鸟科技)+末端小型无人机(丰翼科技)”的三段式航空运输网路,实现36小时快递通达全国。
从国际经验看,顺丰控股在鄂州的航空货运枢纽与FedEx在孟菲斯、UPS在路易斯维尔运营模式如出一辙(其它物流公司也一样,如京东在南通的航空货运枢纽、圆通速递在嘉兴航空货运枢纽)。同样,顺丰航空作为“干线大型有人运输机”的运营主体,累计投入运行的全货机数量已达90架(其它物流公司如京东7架,中国邮政42架,圆通13架),其模式也是模仿FedEx(干线飞机374驾,支线飞机310驾)、UPS(干、支线飞机500多驾)。在城市末端配送方面,丰翼科技聚焦于小型无人机及配套系统,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和FedEx、UPS几乎在一个起跑线上。
丰鸟科技另辟蹊径,押宝大型无人机
丰鸟科技不同于美国FedEx的有人机的支线航空货运模式(采购310驾支线飞机,不涉及飞机的研发制造),而丰鸟科技是选择跨界运营,主攻中长距离(如跨省、跨区域300-1200公里)、有效载荷1-3吨的支线大型无人运输飞机的研发、制造和运营,究其原因是顺丰想“扬中国制造业之长(智能化叠加电动化的新能源汽车模式),避中国飞行员匮乏、工资高之短”。根据2024年民航局数据飞行驾驶员执照总数仅为8.9万多本,而通航飞行员大多来源于退役的飞行员,资源有限。而2021年美国飞行驾驶员执照有72万本,是中国的8倍。目前国内支线航空物流成本结构中,机组成本在三到四成,是占比最高的项目,而顺丰选择大型无人机运输,机组同时可以控制几架飞机,这样就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
首战即被军方“截胡”
顺丰无人机的探索始于2012年。2017年,丰鸟科技成立。
2017年12月,一架涂装“顺丰”字样、由腾盾科创设计制造、搭载通讯抢修设备吊舱的无人机为华为与云南移动实施了成功的投递,此次投递开创了大中型无人机快速投递应急物资的先河。同月,在首届THX无人机系统应用开放大会上,丰鸟科技与腾盾科创签订了战略合作协定,拟在物流专用无人机研发制造与物流应用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2018年1月,中共空军后勤部联合顺丰控股,利用腾盾生产的无人机采取远端指挥、异地共联、军地协同等方式,参与物资保障演练,这是首次民用无人机参与军方后勤保障演练。演练内容是顺丰人员将6套雷达维修器材装进中型无人机吊舱,随后放飞无人机。物流公司人员根据现场风速、风向和空投位置,远端操纵无人机下降至300米高度时投放吊舱,最终落点偏差不到50米。1分钟后,雷达兵驱车前往,收取维修器材。参与演练的无人机由地面站、任务载荷和综合保障等系统组成,其机长7.8米、机高2.7米、翼展14.7米,最大飞行高度7500米、最大起飞重量1.2吨、任务载荷能力300公斤,航程3800公里、航时24小时。
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空军兴趣极大。有多家媒体披露,军方计划将其列装,使其变身为察打一体无人机。经过优化后(参考腾盾科创的双尾蝎A-D),提升了载荷及隐身性能,发动机(航瑞动力制造的活塞重油发动机)由双发改为三发、四发,最大航程9000多公里(覆盖台湾、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等),持续巡航时间35小时左右,飞行高度8000米-9500米,巡航速度200-300千米/小时,起飞与着陆距离为500米左右,有效载荷1.2吨至1.5吨,配备6个外挂点,可携带若干枚导弹。改进后,出口500万美元/架,而类似的美国MQ-9死神无人机售价在3000多万美元。
由于腾盾的军用无人机的属性,不适合物流业务,顺丰无奈退出与腾盾的无人机合作,注意,腾盾科创是由国有投资公司、管理层(中航成飞离退休人员)和其它投资机构于出资设立,并非是顺丰这样的民营企业。
再战无人机,取得适航证,又获融资
2017年,顺丰又与航太九院(中航科技集团下属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定,联合开展国产化大型商业无人机研制开发。2018年10月16日,航太九院与顺丰共同开展了飞鸿-98(运5)国产化大型商业无人机演示飞行试验。其最大起飞重量5.25吨,最大载重1.5吨,最大容积量15立方米,飞行高度4500米,巡航速度18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200公里,起飞与着陆距离最短仅有150米。
2020年8月试航成功,9月双方成立合资企业,首期注册资本1亿元,计划总投资30亿元在昆山花桥打造无人运输机研发、制造基地。丰鸟科技董事长李东起当时表示,未来3到5年随着技术、规章和空域的完善,公司自己就需要2000架1吨到3吨的无人机。
2021年3月,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投招商和重庆两江航投集团,金额达数亿元。
2022年1月丰鸟科技获得全国首张大业载、长航时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行牌照,丰鸟科技向无人机的商业化运营迈出了一大步。
遭政策重击,现金流出现危机,被迫退出大型无人机行业
正当丰鸟科技准备展翅高飞的时候,一系列政策仿佛连环重击,折断了丰鸟科技的翅膀,把丰鸟送上了不归路。
2022年8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显示,2035年支线长途高空吨级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实现航线飞行。这意味着大型无人机的产业化要推迟10多年,主要原因是中共70多年严格的空域管制导致了通航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无法承担固定航线飞行。根据2024年数据,中国在册通航机场仅为475个,存在着低空雷达覆盖不足、通信系统简陋、气象服务跟不上、加油难、维修难等系列问题。而美国通航机场2020年接近2万个,是中国的40多倍,遍布全美,地勤服务有保障。
2023年中共空域基础分类方法规定和2024年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显示,真高120米以上为管制空域,飞行需要审批(或报备)。而顺丰参与的飞鸿-98大型无人机飞行高度超过3000米,都属于管制空域,必须经过审批或报备才可起飞,这样就限制中国支线机场大型无人机的飞行。7年过去,飞鹏98等机型都没有在支线航空业务中完全跑通,无法开展正常的商业运营。
飞机不让飞、企业不敢造,融资进不来,眼看着丰鸟科技的现金流断了。有媒体披露,2024年5月之后业内传出消息,对持续烧钱培育的物流无人机业务,顺丰已经没有资本和耐心了。已经启动了内蒙古主场地的资产清点,至于是整体清盘还是出售给协力厂商,各方股东仍在探讨中,还没有形成最终方案。
相比中国的严格管制,美国空域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宽松。自二战后,美国政府将大约85%的空域划为民用空域(而中国民用空域仅为30%),在绝大部分美国国土上,通航飞机只要有一部航空电台,就可以在3000米海拔高度以下自由飞行,海拔5400米只需C模式应答机,至于在200-360米高度(真高)以下,甚至连电台都可以没有,就像自驾车旅行一样自由,这些极大促进了通用航空的发展,使美国成为第一航空强国。
兜兜转转10年
跨界多元化充满风险,专业化经营才是稳健之道。2025年3月,顺丰集团与翊飞航空科技签订采购百架ES1000大型无人运输机合同。而《投资界》却低调报导,称“翊飞航空科技与国内快递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率先开启无人运输机在物流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试点。预计2025年7月进行首次试飞”,今后,翊飞航空还需取得适航证等一些证照,才可以商业化生产。
翊飞航空提供的1200公里航程、12立方米容积、“吨级商载、百米起降”的ES1000,是顺丰渴求的,但是能解决顺丰支线起飞和三段式航空运输的梦想吗?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大型无人机有重大军事价值,而中共骨子里对民企的不信任,尤其空域管理军事化,这些因素都使得民企进入大型无人机难上加难。丰鸟科技2012年到今天这13年的煎熬表明,中共现行空域政策是低空经济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更是中国发展大型民用无人机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