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打盹儿也许会有帮助。(Shutterstock)
德国汉堡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短暂的午睡,特别是进入较深层的睡眠阶段后,能提升人们获得“灵光一现”(Eureka moment)的可能性。该研究发表在《PLOS Biology》期刊上。
新闻周刊报导,研究团队邀请了90位参与者,要求他们观察屏幕上移动的点,并在键盘上做出回答。但其实,在任务背后隐藏着一个能极大简化操作的“诀窍”,研究者并未直接告知参与者。
完成四轮试验后,参与者被安排小睡20分钟,并通过脑电图(EEG)设备监测他们的睡眠状态。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睡眠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联。
令人惊讶的是,小睡后有超过七成(70.6%)的参与者成功发现了任务中的“诀窍”,大幅简化了操作流程。更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那些在午睡中进入了“第二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N2阶段,即较深层睡眠)的参与者中,有多达85.7%获得了这一“灵感”时刻。相比之下,那些只处于浅睡眠状态(N1阶段)的人,则不太可能获得这样的突破。
研究指出:“睡眠EEG数据显示,N2睡眠而非N1睡眠,显着提高了小睡后获得洞察的可能性,这提示较深层的睡眠在其中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虽然这项研究没有直接与完全不休息的组别做比较,但此前同一研究团队进行的类似实验显示,在未休息的情况下,只有49.6%的参与者发现了“诀窍”。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那些在小睡中进入深度睡眠的人,获得了更高的洞察力。
联合作者阿妮卡·勒维(Anika Löwe)表示:“我认为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在短暂小睡后获得重要的突破。现在我们不仅有了数据支持,还有了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大致方向。”
她还补充道:“当我向周围的人,特别是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分享这些发现时,他们大多表示十分认同,甚至能够回忆起自己小睡后突然灵感迸发的经历。”
共同作者尼古拉斯·舒克(Nicolas Schuck)则指出:“短短的一段睡眠时间,竟能帮助人类建立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联系,这确实非常神奇。下一步,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神经机制。”
或许,下次当你在某个难题上苦思无解时,闭上眼睛打个盹,可能比继续熬夜苦想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