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延烧至医疗器材 专家:中欧渐行渐远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贸易战延烧至医疗器材 专家:中欧渐行渐远

图为2021年10月29日从德国汉堡出发的“中欧班列”,中共用以连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运。(Shen Chunchen/VCG via Getty Images△)

在欧盟禁止中国企业参加一定金额以上医疗器材采购案后,中共官方7月6日祭出反制措施,即日起预算金额达人民币4500万元以上的采购案排除欧盟企业参与。专家认为,中共本想拉拢欧洲,但又在医疗器材采购上采取报复措施,显示对欧政策自我矛盾,欧中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中共财政部7月6日发布通知称,自6日起,采购预算金额达人民币450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材,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中的欧资企业)参与。

对于参与的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材比重不得超过专案合约总金额50%。这些措施不适用于仅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能够满足采购需求的采购专案。

据法新社报导,这项措施涉及的产品范围很广,从假肢装置和零件到医疗机械、手术器械、内窥镜和人工器官。

此前,欧盟一项调查显示,欧盟95%的公开招标都向世界其它地区开放,但在中国,欧洲企业几乎无法获得中共政府的公共合同。为促结束这一歧视,欧盟执行委员会6月20日宣布,根据“国际采购工具”(IPI)法规,禁止中国企业参加欧盟27国政府500万欧元以上医疗器材采购案。

近三年来,布鲁塞尔与北京在电动汽车、铁路工业、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多个经济领域的冲突日益增多。欧盟决定采取更强硬的态度,通过大量立法来更好地保护欧盟公司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2024年4月,欧盟委员会对中共政府医疗器械公共合同展开调查。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对..;表示,因为中共支持俄罗斯乌克兰的战争,近年欧中的关系已受到影响,但是法国、德国还没有完全放弃中国市场。现阶段因为大型医疗器材的壁垒,会让双边的关系变得更僵,虽然双方不会在近期内脱钩,但是至少欧盟未来的投资,对中国市场的风险考量会持续增加。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对大..;表示,欧盟在推出制裁措施前,是先做调查,然后得出结论,跟中共沟通谈判,在谈判无果之下才决定制裁。而中共是马上反制,表明要对抗到底,这对中欧关系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中共和欧盟将于本月在北京举行峰会,纪念双方建交50周年。中共外交部长王毅近期也在欧洲访问。

王赫表示,“其实中共一直想把欧盟拉到自己的怀抱里来,但是又看不起欧盟,要对其牵制和打击。这使中欧关系始终起不来。中共想拉拢欧盟、离间欧美关系这个策略也实现不了。”

这次冲突是在医疗设备方面,王赫表示,欧盟的医疗设备是它的强项,欧盟对美国出口也是贸易顺差。很多产品对欧盟来说是属于世界独家的,所以中共这一次推出制裁措施也做了豁免,就是只有欧盟独家提供的产品才可以不受制裁措施的限制。因为中国的高端医疗产品对欧盟有很大的依赖,所以中共的制裁反而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损失。

中共外交部长王毅近期在欧洲访问期间,向欧盟高级外交官透露,北京无法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失败,并担忧美国随后会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共。这一罕见表态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叶耀元认为,王毅这种言论会让中欧关系变得更糟糕,信任感越来越差。而有意思的是,本来北京非常希望跟欧盟搞好关系,来抗衡美国,但是结果是双方发生冲突。根本的原因,第一是欧洲的安全是由美国通过北约组织来保护的,加上美国的市场对欧洲很重要,在美中之间,欧洲会靠向美国;第二是因为俄乌战争,俄罗斯给欧盟国家带来威胁,对任何帮助俄罗斯的国家,欧洲内心会采取比较敌对的态度。

王赫表示,王毅到欧洲,本是想把欧盟往中共这边拉,离间欧美关系。但是在一些具体的经济利益上,中共却不让步。“它虽然有求于欧盟,但仍然对欧盟摆出强势的态度,表明中共政策自我矛盾。中共战狼外交没做根本性的调整。”

叶耀元表示,中共以为自己强大了,大家要听它的,但现实的状况是,多数人都是在考量美中之间的竞争,考量中国的未来,不见得会把投资押在中国,欧洲是明显的例子,正在慢慢远离中国。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记者宁海钟、骆亚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07/224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