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狂泻 深圳水贝商家销售却骤降三成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国际金价狂泻 深圳水贝商家销售却骤降三成

黄金示意图。(Hazem Bader/AFP via Getty Images)

上周,在地缘政治避险情绪消退和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缓解的双重影响下,国际现货黄金价格遭遇“滑铁卢”,单周暴跌超90美元/盎司,周跌幅接近3%。然而,中国国内黄金销售市场却持续“遇冷”,深圳水贝市场的商家普遍反映,近期黄金销售额反而比金价上涨时期减少了30%至40%,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该话题再上热搜。

金价连涨三年后猛跌:消费者陷入观望

黄金作为全球避险资产,在过去三年中表现异常强劲。根据同花顺统计,从2023年以来,现货黄金价格已累计上涨超过80%。今年更一度从2,623美元/盎司的开盘价,飙升至4月22日的3,499.45美元/盎司,最高涨幅突破30%,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上周的市场动向却让这一强势画上了问号。国际现货黄金上周开盘在3,373.09美元/盎司,最高触及3,393.09美元/盎司,但由于伊以冲突在美国军事干涉后全面停火,叠加美国贸易紧张局势缓解,避险需求迅速消退,导致金价承压下行,上周五(6月27日)纽约尾盘,现货黄金跌1.62%,报3,274.15美元/盎司,本周累计下跌2.78%。

金价下跌削弱了黄金的短期避险吸引力,部分资金转向股市或大宗商品。

面对金价的突如其来的大幅下跌,中国大陆消费者普遍持观望态度。

新浪财经报导,深圳水贝商家反馈,尽管金价已跌至6月新低(如周生生足金从1,038元/克跌至985元/克),销售额却不升反降。许多投资客担心“抄底抄在半山腰”,宁愿等待金价进一步下跌。

有网友甚至明确表示:“跌到600元/克才入手。”这种“追涨心态”明显导致金价高位时恐慌性购买,而在下跌时需求反而滞后。部分商家虽主动下调工费(降幅10~20元/克),但因工费仅占金价的1%~2%,对总价影响微弱,促销效果有限。

深圳市水贝珠宝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是国内最具影响力、交易量最大的珠宝专业交易市场。

专家提醒金饰品保值增值难

在中国大陆,黄金不仅是婚庆必备、礼品首选,也是民众传统的投资品。近年来,主流社交平台上涌现大量DIY黄金手串、戒指、手链的教程和分享,甚至还有自学熔金、抛光的视频,显示出黄金饰品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

然而,对于黄金饰品的保值增值功能,专家则持谨慎态度。《南京日报》日前报导,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长期关注国际金价走势,他多次提醒消费者,在金价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期望通过购买金饰实现保值增值是“很难实现的”。

他强调,“金饰品按需购买即可,实物黄金的保值增值不是那么容易兑现的,何况其中还有金价波动的风险。”

华尔街分歧看涨  至6000美元与回落预期

今年黄金以2,623美元/盎司开盘之后,一路上涨。截至6月30日上午11时,黄金现货报价3,280美元/盎司。

展望未来,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对黄金走势的预测呈现明显分歧。摩根大通的观点最为乐观,预测黄金价格将在2029年达到6,000美元/盎司。高盛集团在其最新报告中也持乐观态度,预计在“基本情景”下,金价将在2025年底将攀升至3,700美元/盎司,并在2026年中期进一步上涨至4,000美元/盎司。

相比之下,花旗银行则相对谨慎,预计金价将在今年三季度达到3,100至3,500美元/盎司的顶峰后逐步回落,预计到2026年下半年将回落至2,500至2,700美元/盎司区间,较当前远期价格下跌约20%到25%。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其中中共国是主要增持国家之一。截至今年5月末,中共央行黄金储备规模报7,383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实现连续7个月增长。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记者方晓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02/224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