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的高考 【劲爆长文慎入】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狗日的高考 【劲爆长文慎入】
那场考试,改变了一切,也塑造了今天我们的这个社会。每一次高考,都是特殊时代的特定产物,都烙着那个时代的烙印。稍稍改变一下某些要素,就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时代这趟列车,当时没挤上去,车门一关就真的开走了。

生因不及格无法升入高三……

这时候,其实她已经通过转到别的学校,考上了大学。

就在这前一年,因为一封信,分流政策被取消了。

写信的人叫汤敏,他的title十分高大上,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

这封信上,他列举了5个理由,句句戳到当时领导的痛点,什么工人下岗、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方向只有一个:让大学扩招。

后来,汤敏有了一个新外号:

高考扩招之父。

高考扩招,很快引起了一系列连带反应。

1997年,北京颁布了一项政策。

这项政策,今天看来,比西二环的房子4000一平米还要不可思议。然而它们都是真的。

外地人员在京郊指定的小城镇试点投资25万元至50万元不等,再在当地购买一套住宅,便可获得北京市城镇户口。

这时的北京,还没有按五环划分鄙视链,因为四环还没修完。唱五环之歌的岳云鹏还要再过两年,才从我大河南来石景山当保安。

这一年,北京的高考也没有开始自主命题,用的还是全国卷,但录取分数早已不比当初。

北大这年在北京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是562分,但在湖北是613分。

湖北人先别哭,你们不是最惨的。

宋喆,也就是王宝强前妻的前情夫,是个北京人,毕业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多年之后,这所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依然昭示着什么叫生在哪里就是一个阶级。

不过,要是生在河北,估计他也当不上王宝强的经纪人,不用去牢里再复读6年了。

北京的这项政策很实在。所谓买房办户口其实办的是小城镇户口,要经过五年才能变成北京市正式居民,但在这五年里,不影响孩子以北京生源的身份报名高考。

这个办法,很快就流传到了天涯海角。

1999年,海南正面对着房市崩盘带来的一地鸡毛,光满地的烂尾楼就有1000多万平方米。

看到出了户口政策的北京,排队买楼的人都排到3年后了,海南想出了一个主意,出台了《海南省挤压商品房转化为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凡购买25平米积压商品房的给予1人入户指标......在校学生从入户之日起在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小学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同等待遇。

虽然海南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没法跟北京比,但跟河南山东比起来还是能差出个作文分的。

果然,5年时间海南就处理了80%的积压商品房。

这个方式屡试不爽,天津后来也学会了,还直接把广告打到了北京,广告语赤裸裸的:

北漂的孩子永远考不过北京的孩子?错!……

没有这么多血本的家长,盯上了另一个高考洼地:西部。

2003年,教育部收到一个举报:

山东东营某中学,一个班75名考生,有70名都转到了新疆和西藏,以当地生源的身份参加高考。

这些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比山东要低100—200分。就连山东隔壁的安徽,录取分数线也要低50—60分。

当时从山东济南到西藏林芝,要先飞到重庆,再飞到拉萨,最后坐大巴再到林芝,整整耗时3天,到了还有高原反应。

但即使这样,也挡不住滚滚而去的山东学生。

前一段时间,武汉、西安等城市疯狂抢人,恨不得上街看到个大学生就拉去派出所办户口的时候,济南、青岛却是一片沉默。

很多山东人,在朋友圈转发相关消息的时候会加一句评论:

山东高考了解一下?

05

1999年高考语文结束后,出题人被考生骂惨了。

因为,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这跟平时训练的套路完全不一样,光纠结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就够考生痛苦了。

但有一个山东考生,露出了诡异的微笑。

因为,他经常看《科幻世界》,提笔就写了一个有反转的爱情故事,差2分满分。

一周前,《科幻世界》杂志上,卷首文章讲的就是通过记忆移植来实现人类长生不老。同时,在“每期一星”栏目发表的《心歌魅影》,也是以记忆移植为题材的科幻小说。

《科幻世界》就这样号称押中了高考作文题,销量从不到10万册一下增加到36万册。

这位山东考生最后考进了海南大学读法律,他的理想是北京电影学院,但这年北电在山东干脆不招生。

至少在高考这个事上,山东人是没有资格鄙视我们河南人的。

20年后,他拍了部跟科幻有关的电影,票房逼近50亿。怪不得我的同事,学哲学出身的令孤老师经常说,人生就是一个8字。

这篇作文题在当年反响很大,被好多提高记忆力的保健品蹭热点打广告,救活了很多濒临倒闭的养殖场。

《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称:

命题之新奇,之“异类”,虽属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这是高考改革的必然突破,更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次战略性突围。

但中青报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2000年,高考语文出了一道常识题:巴金原名叫什么?

标准答案上写的是李芾甘,巴金的字。

这题就算让巴金来也做不对。

最后,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得不公布:有两个正确答案。

关于高考语文试卷的争议,一直没有断过。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做高考语文试卷说:

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有的

责任编辑: 江一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613/223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