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帝国崩塌?”宗馥莉全面接管后“被掏空”国资几成空壳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娃哈哈帝国崩塌?”宗馥莉全面接管后“被掏空”国资几成空壳
作者:

位于杭州市清泰街160号的娃哈哈集团老总部大楼。图:翻摄自经济参考报

曾经中国饮料界的龙头企业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娃哈哈集团”),在创办人宗庆后辞世后,正陷入剧烈变革风波。商标申请转让、代工模式争议、加工厂接连停产,以及大规模人事调整,让外界忧心其“去娃哈哈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娃哈哈品牌曾为中国人耳熟能详,但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初,现任董事长宗馥莉曾尝试将娃哈哈集团名下387件商标转移至她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然而该行动未经股东会与董事会批准,也未通知国有股东,最终被国资方发现并阻止。此举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娃哈哈集团”),在创办人宗庆后辞世后,正陷入剧烈变革风波。图:翻摄自百度

未能成功转移商标后,宏胜饮料集团(宗馥莉实控)旋即申请“娃小哈”“宗小哈”等新商标,并对外表示不排除推出全新品牌,被外界解读为“去娃哈哈化”的实质性进展。

2024年以来,娃哈哈产品接连传出由今麦郎、中富、宏全、新疆冰西域等企业代工,而今麦郎代工的纯净水产品更在5月被爆出品质问题。娃哈哈承认与今麦郎存在合作,但已于4月终止。尽管强调在售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品牌形象已受到重创。

《经济参考报》调查指出,自宗庆后辞世后,娃哈哈体系内已有超过15家企业停产,涉及多家由前高管杜建英持股的公司。停产也引发多起员工薪资、奖金争议,尤其是2024年起,娃哈哈大多数员工被要求与宏胜集团重新签约,否则奖金减半甚至停发。

根据记者取得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整个“娃哈哈系”总资产为370.47亿元人民币,但娃哈哈集团自身仅占15.67%。营收占比更低至2.74%,净利仅占0.39%,引发外界质疑国有资本形同虚设。

内部人士指出,自2000年代起,娃哈哈管理层透过成立投资平台与宏胜集团,在全国设立逾百家体外公司,实际主导生产与销售,但这些企业与国资无直接关联,形成庞大的“体外帝国”。

宏胜集团大门。图:翻摄自经济参考报

多项内部合约显示,娃哈哈产品的销售权已交由多家体外公司,包括宏胜集团旗下公司统一负责,导致销售利润大多流向非国资企业。以桶装水为例,娃哈哈原售价为7.52元人民币的产品,在体制变更后,仅以2.44元售给宏胜集团相关通路,大幅压缩娃哈哈集团获利空间。

自宗馥莉接掌后,娃哈哈集团高层已由宏胜系全面取代,包括常务副总、销售总经理、行政总监等职位皆已更换。同时,大批基层员工被要求与宏胜重新签订劳动合约,否则将面临奖金削减与工资停发。

曾代表中国饮料产业奇迹的娃哈哈,正站在企业传承与治理风波的十字路口。国资股东权益遭“悬空”、体外公司垄断利润、品牌内耗重创市场信心,而宏胜集团则似乎正在成为“新娃哈哈”的实际掌控者。

截至目前,娃哈哈集团未对上述质疑正式回应。

现任董事长宗馥莉曾尝试将娃哈哈集团名下387件商标转移至她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图:翻摄自百度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新头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606/222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