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图为2023年4月11日,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的一场社会招聘会。(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英语专业曾是中国大学热门专业,但近两年却沦为“黄牌专业”,被越来越多大专院校裁撤。据分析,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当局推出的“双减”政策、缩减中小学英语时数以及AI的冲击等,是造成英语系不再吃香的主要原因。
近日,北京谷粒文化传媒旗下的微信公众号“书单SHUDAN”刊登一篇报导指出,这两年,湖南、福建、河南、湖北许多大专院校都在撤销英语专业。在河北某独立学院教英语的大学教师王芸不止一次吐槽,她的学校早年英语专业招生红火,每年能开10个班,最少也有8个,但去年开始只招到6个班。独立学院和公立学校不一样,完全跟着市场走,校方明显觉得英语专业不吃香了。
不只是大学英语老师感受到英语专业地位下降,在社群平台小红书上,中小学英语老师被裁员、英专生找不到工作的帖子也比比皆是。“毕业前月薪3000狗都不干;毕业后狗都不干的,我来干”的段子逐渐成为英专生的现实。
报导指出,英语专业这波裁撤潮跟大环境脱不开关系。2021年,“双减”(减轻校内作业与校外补习压力)政策的出台导致很多校外培训机构关门。中共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比例达到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7.1%。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英语培训机构,数百万英语老师面临失业。
紧接着,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进一步缩减了公办中小学英语课时的比重,其课时占比被压缩至6%~8%,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一直以来,英语老师都是英专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英语专业地位的下降,直接影响了英语老师这份职业的前景。
更讽刺的是,英语培训机构的“双减”裁员、中小学课时缩减与高校疯狂扩招形成鲜明对比。据中共教育部数据,全国994所本科院校开设英语专业,每年输出超过10万名毕业生,明显严重过剩。经济向好时,企业还能抛开专业限制招聘,但如今经济下行,企业招聘更倾向于垂直的技术人才。
王芸表示,如果英语系学生学了英语但没学精,别的专业又不会,反而成了短板。“现在AI和翻译软件越来越发达,有些英语专业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还不如AI翻得好,那人家还要你干什么?”
2024年的数据显示,12%的初级翻译岗位被AI取代,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从业者的职业危机。
在邯郸市教初中的英语老师樊博文也不看好英语专业,在他看来,英语老师这个职业是所有学科里竞争最激烈的。此外,商务、翻译等工作,尤其是最挣钱的同声传译(同步口译),正逐渐被AI替代,甚至笔译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即使学了多年英语,找工作依然非常困难”。
樊博文不禁感叹:“十几年前英语还是一个辉煌的专业,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