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并非间谍。他们也不是恶人。许多人其实是中共体制胁迫与恐惧下的受害者。
中共国家安全部长期通过威胁在中国的亲属来胁迫海外中国人合作。对许多人来说,这种方式让“拒绝合作”成为不可想象的选项。但受害者身份并不消除风险。
一个外国学生可以同时拥有无辜的动机与危险的潜力。我们不能因大多数无害而忽略系统性风险。就像我们不会因为多数孩子不会滥用枪支就把枪发给他们一样,我们之所以不发,是因为存在伤害的可能。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签证政策。⸻特朗普总统若再次执政,完全有宪法和法律权力暂停对中国国民学生签证的发放与续签。《移民与国籍法》授权总统基于国家利益,拒绝任何外国人入境。基于系统性间谍风险作出的签证全面暂停,是正当合法的行政决定。⸻批评者或称这类政策为“歧视”或“排外”。
但应当明确:法律与道德上的“歧视”是指无正当理由的区别对待。而国家安全,是所有主要法律体系下被普遍承认的正当理由。正如我们不允许敌方作战人员参加我方军官培训,也正如我们会对外资进行战略审查。
在冷战时期,美国就曾因类似理由限制苏联国民签证。逻辑当时成立,现在更应如此。因为今天的中共,不仅拥有苏联所不具备的科技工具与全球触角,还能借助加密通讯、云端存储与侨民网络,使得一个波士顿研究生比冷战时期的间谍更具情报价值。
⸻这并不仅限于狭义的间谍行为。近年来的报告指出,中国领事馆常常借“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SSA)等校园组织,对异议言论进行监视、压制,强化思想控制。这些虽不如窃密那么轰动,但同样侵蚀学术自由和个体自主权。它们本质上是境外独裁政权在美校园内的延伸统治,而其前提正是中国学生的存在。⸻我们并不是主张永久禁令,而是主张临时暂停、彻底审查。
正确的做法,是由情报与安全机构在卢比奥国务卿领导下,对所有中国学生签证申请人展开全面调查。不仅考察个人背景,更要评估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如与中共、解放军相关的学术或机构联系)。
⸻所以,这不是孤立主义,而是防御性防护。开放社会当然应保持开放,但不能幼稚地假设所有入境者皆为善意、规则一致。当一个政权声称有权随意征用本国公民为间谍时,其国民的国家来源就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决定性问题。⸻此外,此举或许反而对中国学生有益。若美国立场坚定,或能向中共释放出信号:其境外监控机制并非没有代价。久而久之,可能减轻对海外中国公民的胁迫,为真正的学术交流恢复空间。最好的长期合作方式,有时恰是短期的暂停,以应对极不对称的胁迫现实。
⸻政策从不在真空中制定。美国正处于与一个制度敌手的战略竞争之中,而中共政权从未将教育视为中性领域,而是影响渗透的工具。若我们继续无视这一点,那不是宽容,而是失职。特朗普总统应当立即行动。指示卢比奥国务卿立刻暂停所有中国国民的学生签证新发与续签,并开展跨机构全面审查。这不是出于敌意,而是基于清晰认知:“美国大学不是外国情报战场,而是思想的圣殿。若我们不去保护它们,终将一无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