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周报:【CDT周报】第220期:枪击又叫“故意伤害”,欠薪又叫“走审批流程”
过去两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6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5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2件,刊登读者投稿2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5月24日—6月1日,这一周。
向来擅长“舆论引导”的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撰文称,当前社会出现的“性萧条”现象值得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由此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性萧条”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社会学、心理学及流行文化用语,借鉴自经济学中的“萧条”概念。它指的是社会群体性欲望下降、性活动减少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到人口出生率,还会波及婚恋、母婴、娱乐及消费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胡锡进直言“性萧条”可能是造成消费低迷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性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其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兴趣和动力,他还建议当下的社会要避免在性问题上过度严厉,要维护有利于“正常性繁荣”的氛围,善意劝谏当局不要对“黄色”、“色情”的标准盯得太宽泛。最终,胡锡进的这条微博遭到屏蔽,就连截图转发也会“被夹”。
有网友认为,胡锡进提出的“性萧条”与消费低迷的关联性的确存在,这在经济学、社会学和生物学领域,也均有理论支持,指出了真问题,说了一些人话,并调侃这是胡锡进为数不多可以被引用的文字。的确,近两年大火的行为经济学就强调,经济繁荣需要“动物精神”(即冒险与乐观情绪)的驱动,而禁欲文化则会导致社会氛围压抑,可能削弱人们创业、消费和社交的积极性。而且,很显然的是,中国社会目前出现的性萧条与日本等国有不同,带有太多在政策上胡乱压制的因素。例如就有网友调侃,抖音上面穿个比基尼都要打上马赛克,写点成人向小说都能涉黄被抓捕,整个社会能不性压抑么?就在上个月,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团伙制售涉黄手办案件,将大量性感的二次元手办认定为淫秽物品,涉案人员中刑期最重者被判处了四年九个月。
而近几个月,甘肃兰州警方还大规模跨省传唤了“海棠文学城”耽美小说作者。端午假期期间,多位被抓和审问的海棠女作者发声,讲述自己被远洋捕捞式执法的过程。目前,有多位援助律师证实,已有多名写手因涉嫌“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立案侦查,目前仍处于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由于近年耽美文学在国内平台频繁遭遇审查,更有“脖子以下不能写”的规定,于是网站服务器架设于台湾的海棠文学城便成为了规避内容审查的飞地,吸引了大量耽美作者转向该平台创作。但从2024年6月开始,有许多耽美作者停更或失联,后来人们才得知,安徽、甘肃警方接连对这些处于灰色地带的作者下手,或有两三百人被波及,其中有人“写小说判得比强奸犯还重”。尽管有人质疑这场大抓捕的根源是“创收”充实政府财库,而官方给出的理由依旧是“打击淫秽色情”。
当然,也有网友指出“性萧条”现象不仅与“禁欲管制”有关,本质上也是经济衰退的一种表现,其实就是“钱萧条”,与消费低迷互为因果,毕竟官方对色情的打压多年来是一以贯之。“按照常理,尚存性能力和性欲的人,没几个自愿萧条下去。可是,当他们吃多了富含矿物食用油的外卖,瞅着高不可攀的房价和开房价,背着下个月就断供的信用卡,再多的荷尔蒙都会被荷包锁死。”同样的,对于政府来说“想要人民多上床,就得让他们可以轻松买房开房。想要人民生孩子,就得善待人民已经生出来的孩子。”早在去年底,就有一则社会调查指出“性在中国年轻人中的存在感正在减弱”,调查还引用了一位网友的评论,谈到性萧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们不是传统的福利国家,非常强调家庭和个人的作用,这导致社会的安全网是不够的。如果我们稍有松弛,就可能跌落到一个非常低的社会位置。而在生存受到威胁时,爱情和性被合理牺牲了。”
本周《南方周末》一篇名为《便秘的中学生,和被忽视的如厕自由》的报道揭开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隐秘角落——在一些学校严苛的时间管理下,学生们的“如厕自由”正被悄然剥夺。报道中,每年向清华、北大输送数十名学生的名校(山东一县城中学),用精准到分钟的作息表将学生切割成“高效运转的零件”。但这种对生理需求严厉压制的时间规定,正严重侵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例如一名高二女生就因长期被限制如厕,导致连续一周无法排便,自述“一年没有一天拉屎顺畅”。更令人震惊的是,长期便秘的学生远非个例。河北某医生甚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近两年他已接诊过10名超过一个月不排便的学生,大多是住校的中学生。
有网友悲愤的指出,让学生拉不出屎,听起来像个荒诞笑话,但竟然真的是残酷现实,这不仅是社会的失败,也是整个民族的耻辱。还有网友无奈调侃,多年前南方周末还在呼吁新闻自由,如今却不得不为孩子们的排便自由发声,我们已经退步到了连孩子最基本人权都无法守护的地步。社会病得如此严重,最终未成年人以一种曲折的方式,承受了整个社会的病症,而这种病症的根源,其实就是缺乏自由。就连胡锡进都在呼吁“食色性也”的天然合理,就连普通网友都希望“大便第一,老师第二”成为常识的时候,这恰恰反映了当今社会对基本人性的压制有多么严重。当性欲和排便这些最基本的人性本能,都需要靠呼吁和发声才能争取到一点空间时,我们所面对的,已经是一种极端荒诞的现实。当许多人在慨叹新闻中的学校如监狱时,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整个社会体系的监狱化,被管住嘴巴(言论)和下体(色情)的成年人,本质上和不能排便的学生们有何区别呢?
一周荐读:
【CDT月度视频】五月之声(2025)——“我们没犯法,我们要不到钱,要吃饭啊”
2025年5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个月(2025.4.29—2025.5.28)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五月之声(2025)》。在内容上,该片揭示了当局的言论审查、权利打压,也记录了民间疾苦、民众呐喊与抗争;在形式上,该片模仿了2022年4月22日发布、随即风行全网并遭到审查的抗议上海封城的短片《四月之声》。
未来家Family|24小时内,我们被删了11篇文章
未来家公众号管理员于2025年5月29日18:44起,接连收到公众平台安全助手【关于文章被处理的通知】,截至今日,总计11篇文章被判断为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被删除。我们将被删除文章的信息在此示出,如社群伙伴们有阅读需要,请联系未来家小助手获取。
CDT档案卡
标题:【CDT周报】第221期:不能看耽美小说的成年人,不能自由排便的中学生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5.6.2
主题归类:耽美
CDS收藏:话语馆
一周关注:
【404文库】码头青年|让学生拉不出屎,是整个社会的失败,是新的民族耻辱
【404文库】基本常识|一个月不拉屎的中学生,是谁逼出来的?
【404文库】张3丰的世界|没有自由,当然就没排便自由
卖杏花|性萧条?不,是社会性阳痿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学生排便不自由,被鼓励相互举报,印证福柯的监狱理论
码头青年|孩子们拉不出屎,但有人不让说这事
家族往事|排便都不自由,高分有何意义!
最近看到有媒体在讲中学生拉不出屎的事,一开始我还觉得是标题党,点进去一看才发现,不是开玩笑。我把文章转给几个高中同学看,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苦了。我们是九十年代读的高中,那时虽然也觉得课业重,但好歹是散养的,至少想上厕所不至于还得抢时间。现在回头看,我们当时的苦,和现在的孩子真不能比。一个儿童医院的医生说,近两年他接诊过十多个一个月都没拉过屎的孩子,大多是住校生。
【网络民议】老胡觉得“性萧条问题是大事,值得高度重视”
不正确|禁欲社会不仅是不人道的,也必然是贫困的
近日,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发文称,当前社会出现的“性萧条”现象“值得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并且他认为“‘性萧条’可能是导致消费低迷的重要因素之一。”胡锡进还在文中指出,性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其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兴趣和动力。他引用”食色性也”来强调性需求的天然合理性,并呼吁人们客观看待这一问题。
【网络民议】看到那些被抓和审问的海棠女作者,不知道该说什么
【404帖子】薛红玲|关于为#海棠作者#提供法律援助的声明
成都客|如果已经穷到对文学青年下手
李宇琛笑诞记|兰州警方跨省抓了一群写小说的女大学生
海棠文学城,一个2015年搭建起来的平台,服务器远在台湾。它的名字听起来或许带点文艺腔调,内里却是一片专为女性读者开辟的隐秘园地,耽美与R18内容是这里的通行证。写手们自称“太太”,她们的创作被圈内人称作“产粮”。这套话语体系,像一个小型社群的黑话,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悄然生长,维系着一个看似与世无争的亚文化生态。一切的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的夏天……
一周惊奇:
道格财经观|比亚迪,巴西工厂事件全纪录
第一风口|实探“风暴眼”中的比亚迪4S店
2024年3月,比亚迪位于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的工厂正式投入建设,该工厂投资总额45亿元人民币,预计为巴西创造5000个就业机会。2024年4月,SINDTICCC收到多起投诉,内容涉及工地卫生条件差、缺乏餐厅以及饮用水供应问题。4月23日,工会与比亚迪代表进行约谈,并于劳动节对施工现场进行视察。
Yuichi|我们的总抚养比已经达到47%
2021年开始,我国的总抚养比达到47%,并且连续3年保持在高位水平。抚养比是一个人口学概念。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直白点,就是1个劳动人口可以养活几个非劳动人口,因此也称总负担系数。抚养比可拆分为2部分,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
国民经略|高铁之后,地铁也要涨价了?
冰川思享号|地铁涨价,公共服务也要过紧日子了
过去一两年来,官方多次表态“促进物价温和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政策思路也从之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水电煤气公交地铁等公用事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都有一定垄断效应,即使价格上涨,市民也没有多少替代选择。一房落,万物升。无论出于成本考虑,还是财政压力计,抑或打破通缩循环,公用事业涨价潮,或将避无可避。
挪威TALK|1200万毕业生和1400万高考生
刚去考证的数据,今年再过一两个月,将迎来1200万毕业生和1400万高考生,明年这个数字会更高。每年都有几个即将毕业的亲戚家孩子过来问我,要考研还是找工作,我无一例外都是建议去工作,如果暂时碰不到好的,可以先躺着。卷学历?已经严重落后于这个时代了,虽然他们的父母都建议他们去考研去卷学历,觉得读个硕士出来,总比没有好。
四环青年|高中生和教授父亲共发3篇SCI论文,没问题就站出来澄清
陕西西安中学国际部女生张某苒尽管已经出国留学深造,但她在国内留下的“传奇”正受到关注。这个凸显她优异才华的经历是,她在高中阶段与父亲张某莺联名发表3篇SCI论文,其中一篇是第一作者。媒体求证张某苒曾经就学的西安中学,中学的人说女生父亲是教授,女生本身也很优秀,获得过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面向全球的高中生物竞赛奖项。
一周讽刺:
在公关|宣传86岁护士奋斗在一线,公众为什么不买账?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医疗单位肯定是做点感谢、赞扬护士群体的内容的。青岛卫生健康有一位护士李桂美,是中国护理界工作时间最长的护士。按照以往的惯例青岛卫生健康以李桂美为核心,进行了护士节的内容制作和宣传,然后就翻车了……李桂美既然是护理界工作时间最长的护士,那她必然有点年纪了。86岁的高龄成为舆论焦点,一度被骂上今日头条热榜。
风烛春霖|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人民网发了篇《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人民网发此文,是因当下网络黑话烂梗泛滥,其语义模糊、用词不规范,还暗藏低俗恶意价值观,严重影响青少年。这些烂梗会污染孩子语言体系、削弱表达能力、扭曲“三观”,甚至可能诱发不良行为。同时,烂梗也破坏网络生态、冲击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中央网信办也在2025年“清朗”行动中明确打击“编造网络黑话烂梗”。
一周声音:
基本常识|中学生举报同学带手机被打伤,法院判学校承担责任:不该鼓励举报
财新|湖南中学生举报同学后被打伤法院指校方鼓励检举也应担责
发动学生之间相互举报,还对举报者作出奖励,是最卑劣最下作的教育方式。看到一个大快人心的判决,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帮忙分享给身边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湖南高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唐艳说,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学校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等基本权利。一个缺乏边界、鼓励检举的环境,将导致同学之间相互防备、猜忌,甚至引发肢体冲突,对青少年人格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04帖子】知乎问答|如何评价四川宜宾纵火烧厂事件?
如果此次事件造成了人员伤亡,那责任更重。但我们讨论法律责任的同时,更应该问一句:为什么一个普通人会走到这一步?仅仅是“心理问题”吗?我不为纵火行为开脱,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我们不能只谴责“火”,而不反思“为什么会点火”。一个社会若不愿意认真倾听底层的声音,只会不断制造更多潜在的悲剧。我们不希望每一个“祥子”的故事,都以悲剧收场。可问题是,现在这个社会,真的给了他们别的选择吗?
一周故事:
【404文库】kebi1201|清华博士后之殇:以死明志背后的惊人真相
“他们到底在怕什么呀!”祥睿妈妈说,“我们只想要一个道歉,告慰孩子的在天之灵。然而,我们全程感受到的,是冷漠,是无视,是毫无担当。”祥睿的遗体将在5月25日在北京八宝山火葬场进行火化。“我的儿子’纯净’地来,我希望他’纯净’地走,不要身负任何冤屈,”祥睿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泪水瞬间涌入了眼眶,“我希望这样的悲剧永远不要再继续上演,永远不要有母亲再遭受到跟我一样的痛苦!”
老鼠记者|探望杨继绳
笃笃笃,并不有力的敲门声只响了三次,屋里就传来熟悉的湖北口音的应答声:来啦。随后,房门打开,熟悉的老杨的身影出现了。我的目光急切地在老杨的脸上扫描、求证。已经七八年没有见面了,偶尔,老杨会在微信私聊中感叹老病的无奈,所以我太想知道,时间的毒手又在敬爱的老杨身上犯下了什么样的暴行。很快,鉴定完毕:眼前的老杨,尽管因帕金森症而不良于行,但面色红润,目有神采……
真实故事计划|9岁围棋少年坠亡背后,嗜血的鸡娃
南方人物周刊|发现孩子被家暴时,每个人都可以报告
5月19日夜晚,杭州,9岁围棋少年朱宏鑫在比赛失利3天后坠楼身亡。距离他坠楼前43天,他成功升级业余六段,在国内,同样年龄段内便冲到6段的棋童凤毛麟角。离世前15天,朱宏鑫在5月1日至5月4日举办的“明仕杯”少儿围棋公开赛,获得同年龄段儿童C组比赛冠军。朱宏鑫5岁开始学棋,在福建与杭州围棋圈,家长们通过朱宏鑫身上新增的伤痕,辨认这个单薄、惊惶的少年。
刘然|14万光伏难民的生存实录:被裁、谈判、找不到工作
裁裁裁,裁员二字已说到厌倦。去年,仅上市公司统计,光伏行业就有将近14万人被”优化“。行业的寒冬比预想中更刺骨。过去一年,光伏行业上演了一场惨烈的“断臂求生”:14万从业者被迫离开岗位,头部企业裁员比例最高达49%,连董事长年薪都缩水90%。产能过剩、技术迭代、价格战三重绞杀下,从产线工人到985学霸,从HR到技术骨干,无人敢笃定“明天工卡还能刷开那扇门”。
真实故事计划|在县城门诊,看见底层人群的医疗黑洞
李晓宇是河南中部县城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的一名医生。发热、咳嗽、咳血是结核病的显性特征。但李晓宇在结防科门诊,看到过一些因经济困难造成的弃保、病耻感等,直到病情加重后,才前来看病的人。当他们抵达此处,身体已经积重难返出现合并症:如混合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贫血。